百家姓
百家姓 百家姓排名 百家姓全文 百家姓姓氏大典 姓氏排名 新百家姓排名 百家姓的由来 百家姓起源 百家姓查询
百家姓大全 / 拜姓 拜氏家谱 拜姓起源 拜姓名人 拜姓的来源 拜姓起名
拜姓
拜[拜,读音作bài(ㄅㄞˋ)]
一.姓氏渊源:
第一个渊源:源于姜姓,出自春秋时期齐国大夫管仲,属于以历史事件为氏。
拜氏起源于春秋战国时期。公元前685年,齐桓公姜小白和公子纠争夺齐国王位。管仲当时辅佐公子纠,但最后登上王位的是姜小白。齐桓公即位后,不计前嫌,拜管仲为相,齐国由此变成当时最为强盛的国家。
管仲后裔仲有为纪念祖上的这段荣耀,索性把“拜相”的“拜”作为自己的姓。
今江苏的拜氏来源于清朝乾隆年间在京为官的拜大雄,拜大雄或来被充军到现在的江苏省泰州市的拜官庄养马场,他的子孙分布于姜堰、兴化、大丰、宜兴、南京等地。
第二个渊源:源于蒙古族,出自蒙古族大将木华黎之后裔,属于以为氏。
①据文献《陕西大荔县拜氏家谱·世由篇》记载,蒙古族拜氏是元朝初年蒙古族大将木华黎的后人。至元大德、至治年间的拜住始姓拜……至明朝初年,拜住之子拜笃麟降明,奉命由涿州经山西迁居大荔沙苑。据拜氏八家户·谱序中记载:“……详察关中望族,惟拜氏从蒙古迁入中原。自元初有讳孔温者,世祖时,偕同张弘范灭宋有功,封都统,又封东鲁王。生子木华黎,好武骑,同伯颜开西域。成帝封平西侯。后征东海,大功底定,帝封东鲁王。至七世,有东平王拜住者,顺宗时当朝附马,武艺精通,镇守北边,封镇国将军。后以拜为姓,迁冯翊大荔兴平村居焉……”在文献《渭南地区志·大荔乡土志》里,也详细地记载着蒙古族“帖、答、拜”三姓在明朝初期移居大荔的情况。目前,在拜家村、帖家村、官池村有千余户、六七千人的蒙古族后裔,其中拜家村是蒙古族后裔最多的村子。说起拜家村,还得追溯到明朝初期。当时,朱元璋灭元建立明朝之后,元朝末代皇帝顺宗北迁蒙古,王公贵族纷纷逃出京城,隐居生活。拜氏八世祖笃麟铁木尔为躲避战乱和明朝官吏的追查,率众家人隐迁至现在的大荔县洛南。那时蒙古族人没有父子相袭家姓的习俗。迁到大荔后确定以拜氏为世传家姓。如今,拜氏蒙古族人已在大荔生长了三十余代。据该村年长者回忆,拜家村建有祠堂,定有族规,立有家法,所以村风蔚然。村名由东杨村、梧柳村、兴平村等几经变更,土改时确定为拜家村,第一次人口普查登记时,将拜氏蒙古族统登记为汉族。所以,鲜有人知的陕西拜家蒙古村已有六百四十来年的历史。
②据史籍《清朝通志·氏族略·蒙古八旗姓》记载,蒙古族拜禅氏,世居察哈尔地区(今河北承德、张家口一带)。后有满族引为姓氏者,满语为Baican Hala,所冠汉姓为拜氏、白氏。
③据史籍《清朝通志·氏族略·蒙古八旗姓》记载,蒙古族拜都氏,世居叶赫(今吉林梨树叶赫乡)等地。后有满族引为姓氏者,满语为Baidu Hala,所冠汉姓为拜氏、白氏。
④据史籍《清朝通志·氏族略·蒙古八旗姓》记载,蒙古族拜达尔氏,世居苏尼特(今内蒙古苏尼特草原)。后有满族引为姓氏者,满语为Baidar Hala,所冠汉姓为拜氏、白氏。
⑤据史籍《清朝通志·氏族略·满洲八旗姓》记载,蒙古族拜佳氏,亦称白佳氏,世居佛阿拉(今辽宁新宾永陵镇)、乌鲁特(今内蒙古东南部)、察哈尔。后有满族引为姓氏者,满语为Baigiya Hala,所冠汉姓为拜氏、白氏。
第三个渊源:源于回族,出自元朝时期西域来华者,属于以先祖名字汉化为氏。
拜氏为回族姓氏之一。据文献《姓氏词典》中称:“拜氏是回族姓。亦见《万姓统谱》。宋有拜瑚。”
拜氏大多取自祖名首音。如元英宗(公元1321~1323年)时,拜中书左丞相,常直内庭,知无不言,振立纲纪,修举废坠,加惠兵民,轻摇薄敛,宏远端亮有祖风的拜住(拜住曾祖木华黎、祖安童均为元朝开国元勋)“之后裔姓拜”。
后有蒙古族拜氏族人有入回回教者,成为回族拜氏的主源。据文献《同治年间陕西回族起义历史调查记录》的记载,拜氏回族主要分布在西北地区。
注:
文献《姓氏词典》中依据“亦见《万姓统谱》,宋有拜瑚”而断定“拜氏是回族姓”,这是错误的。
据史籍《皇清开国方略》记载:“公元1619年农历10月,蒙古林丹汗派遣使臣康喀勒·拜瑚持书到努尔哈赤住地,自称“四十万蒙古之主”,藐视称“水滨三万人之王”的努尔哈赤,要求努尔哈赤无条件释放所获的内喀尔喀台吉和科尔沁台吉,并警告努尔哈赤不得进犯林丹汗所攻取的广宁城……”
显然,《姓氏词典》所引《万姓统谱》记载的“宋有拜瑚”,实际上宋朝时期的拜瑚、拜延二人皆不是回族,而是指明清之际的蒙古林丹汗属下臣子康喀勒·拜瑚,因此,所称“拜氏”仍出自蒙古族,而不是回族特有之姓氏。
第四个渊源:源于满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
据史籍《清朝通志·氏族略·满洲八旗姓》记载
①满族拜察氏,满语为Baica Hala,汉义即“检校”,世居吉林乌拉(今吉林永吉乌拉街至辉发河口、拉发河流域、双阳县境。包括乌拉城、宜罕和林、金州、孙扎泰、俄漠、优哈尔、斐优等)。后冠汉姓为拜氏。
②满族拜都氏,满语为Baidu Hala,世居叶赫(今吉林梨树叶赫乡)等地,后冠汉姓为拜氏、白氏。
③满族拜格氏,亦称伯特氏,源于金国时期女真旧部伯德氏,以部为氏,为奚族后裔,满语为Baige Hala,世居拜格山(今黑龙江呼玛盘古),后冠汉姓为拜氏、卜氏。
④满族拜津氏,亦称拜晋氏,满语为Baijin Hala,汉义即“稍微、少许”,世居黑龙江拜察、三姓(皆今黑龙江依兰),后冠汉姓为拜氏、金氏、白氏。
⑥满族拜嘉拉氏,满语为Baigiyara Hala,世居虎尔哈(今黑龙江黑河对岸俄罗斯地区),后冠汉姓为拜氏、白氏。
第五个渊源:源于鄂温克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
据史籍《清朝通志·氏族略·满洲八旗姓》记载:
鄂温克族拜英格哩氏,Bayingeri Hala,亦称白亚格尔氏、白依尔氏,共有五个分支:吾库萨依尔千、布勒吉依尔千、昭伦千、乌永那千、查拉巴克千,世居伊敏(今嫩江支流诺敏河流域)、墨尔根城(今黑龙江嫩江)。后有鄂伦春族引为姓氏者,后冠汉姓为拜氏、白氏、秋氏。
二.各支始祖:
拜住的前六世祖系为:
第一世孔温窟哇,扎刺儿氏,为元世祖时丞相,大蒙古汗国前期政治家。元至治元年(公元1321年),元英宗孛儿只斤·宗硕德八剌下诏追封他为推忠效节保太佐运功臣、太师、开府仪同三司、上柱国、鲁国王,谥号“忠宣”。
第二世木华黎(公元1170~1223年),追随成吉思汗,参与统一蒙古各部的战争,屡立战功、蒙古建国,他被封为左手万户长。他去世后,成吉思汗下诏封他为体仁开国辅世佐命功臣、太师、开府仪同三司、上柱国、鲁国王,谥号“忠武”。
第三世孛鲁,蒙古国大将军,他继领其父木华黎的职务,掌握着经略汉地的大权。后被诏封纯诚开济保德辅运功臣、太师、开府仪同三司,上柱国、鲁国王,谥号“忠定”。
第四世霸都鲁,元世祖忽必烈任为元帅,屡立战功,元大德八年、追赠推诚宣力翊卫功臣,太师、开府仪同三司、上柱国,追封东平王,谥号“武靖”。
第五世安童,公元1265年任中书右丞相,积极协助忽必烈推行“汉法”,元朝前期政治家。元大德七年制赠为推忠同德翊运功臣、太师、开府仪同三司,上柱国、追封东平王。勅立保定新成开国元勋,谥号“忠宪”。
第六世兀都带,元仁宗时为太师之职、诏长宿卫事,以孝闻。元至大二年,制赠辅诚保德翊运功臣、太师、开府仪同三司、上柱国、追封东平王。谥号“忠简”。
第七世即为拜住。从孔温窟哇至拜住家族七世皆为元王朝重臣,为元朝的兴盛立下了不朽之功勋,其功名载于史册。“拜住前六世皆姓扎剌儿氏。元大德(公元1297~1307年)、至治(公元1321~1323年),改姓拜” 。
第八世拜笃麟,其父拜住。此时元王朝开始腐败没落,朱元璋起义兴起。据《陕西通史》记载,至明朝初期,拜笃麟降明,奉命由河北涿州迁居大荔沙苑至今”。据拜家村拜氏家谱记载,拜住前六世先祖,死后皆葬于内蒙古只兰(今陕西省榆林市木华黎坟区)。第七世拜住到第十二世皆葬于陕西省大荔县拜家村的祖坟。第十三世后拜氏各支大户有各自的祖坟。
三.家乘谱牒:
大荔拜氏家谱,著者待考,清朝年间木刻活字印本。现被收藏在陕西省大荔县拜家村。
苏中拜氏家谱,(现代)拜忠喜编纂,2002年计算机激光照排胶印本一册。现被收藏在江苏省农垦集团干部拜忠喜处。注:这部家谱是拜住后裔所撰,分为《序言篇》、《原序》、《拜氏起源考证》、《三畏堂祠堂名来源考证》以及清乾隆年间以来的家谱等,详细记述了家谱的编制和修订经过。
四.历史名人:
拜 住:(公元1298~1323年),蒙古族,著名元朝重臣。
拜住好儒学,通汉族传统礼仪。他胸怀韬略,一生屡立奇功。
拜住是元朝始祖一世孔温的第七世后代,出身将门,远承祖宗之风,元至大二年(公元1309年),拜住以先祖功勋世袭为宿卫长。元延祐二年(公元1315年),为太常礼仪院使。
元延祐七年(公元1320年)农历3月,元英宗孛儿只斤·宗硕德八剌即位,拜住出任中书平章政事;农历5月,升中书左丞相。时太皇太后答己与右丞相铁木迭儿相勾结,广立朋党,势倾朝野。拜住助元英宗力予抵制,使中书省摆脱铁木迭儿控制。
元至治二年(公元1322年)秋,铁木迭儿与答己相继病死,拜住揭发铁木迭儿父子及御史大夫铁失等贪赃事,诛其党羽,特赦铁失。农历12月,元英宗授拜住右丞相,不设左丞相,以免掣肘。拜住开始着手监修国史。身为一品要职,拜住聪颖善解人事,处事果断缜密,在一生政治生涯中多次在国家重要关头出谋决策。君臣二人着手开始大力改革,推行新政,起用儒士,访求人才;罢徽政院及冗官冗职;行助役法,减轻徭役;岁减江南海运粮二十万石;制定和颁行《大元通制》。
拜住真知灼见,敢直言善谏。元英宗即位后,欲扩建内蒙古正盟旗东的上都行宫,拜住用充分的理由力奏停止动工。元至治二年(公元1322年)铁木迭儿、太皇太后答己去世。元英宗、拜住着手革除弊政,推行新政。减轻赋役,重农抑商,裁减冗官,启用儒臣等。农历11月,元英宗诏示天下,凡流民重操旧业者,豁免三年赋税。驿站户因贫苦而典卖妻子者,官府出钱为之赎还。凡有劳役先征发商贾富贵之家,以扶植农业。豁免陕甘次年差税的十分之三和各处官田田租的十分之二,而江淮地区的创科包银则全部免除。同月,还下令裁减世祖以后设置的冗官,百姓拍手称快。
拜住为政清廉,不贪财爱物。元英宗赏赐拜住万亩良田于平江(今江苏苏州),拜住坚决拒绝这一厚赐,并推辞说:“皇上任命我正在办理国家事务之中,就先赏其土地,那别人会说我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其品德亦可从此看出。
拜住在中书省破格用才,详定典章制度,使各部有所遵守。当年元英宗之所以能以纳谏,与拜住敢于正谏有关。拜住为民为社稷执法严明,对部下办事虽有延误但其情可原者均宽恕处理,但对贪暴不法者必于深究。元英宗亦很敬佩拜住,曾告诫左右:“汝辈慎之,苟陷国法,我虽曲赦,拜住不恕汝也。”
拜住对徇私贪赃,纳贿勒索,深恶痛绝,进谏元英宗要认识到惩治腐败与政权存亡的关系。他严订典章制度,重典治吏,主要办法是先惩治中央一级,然后层层查处。元至治二年,拜住晋为右相,独掌朝政,起用汉儒臣,进行改革,惩治铁木迭儿余党。因持续追究铁木迭儿及其余党罪行,引起铁失忧惧,其改革也遭守旧的蒙古上层贵族集团反对。元至治三年(公元1323年)农历8月5日,拜住随英宗由上都南返,宿营南坡(今内蒙古正蓝旗),铁失等发动政变,拜住被铁失袭杀,元英宗同时被弑。
元泰定帝孛儿只斤·也孙铁木儿即位后,即下旨,对拜住举行追祭活动。追祭时,百官老臣都在车前作导引,还在海云寺悬挂了拜住的画像,大作佛事,围观者有万余人,没有不叹息流泪的。当时中书官上奏元泰定帝说:“拜住尽忠效节,殒于群凶,宜赐褒崇,以光后世。”元泰定帝纳之,便下旨:赠封拜住为“清忠一德功臣、太师、上柱国,追封东平王,谥忠献公。”
元顺帝孛儿只斤·妥镤贴睦尔时期,拜住被追封光禄大夫加开府仪同三司。每议大政,必依据其所订之典章制度。
拜住死后,葬于平江。在明朝永乐初年,明太宗朱棣下旨将拜住灵柩从平江迁葬陕西省关中平原东部,华山之阴,渭水之阳的大荔县沙苑南拜家村。墓前一望平野,绿草丛生,其墓坐东向西,拜住母亲与子拜忠献同葬于此。
清道光元年,道光皇帝爱新觉罗·旻宁下旨将拜住尊于同州“忠义祠”内。清道光十二年,再次下旨在拜住墓前树一通天大石,碑额上刻“圣旨”两个大字,碑文竖写:“皇清敕旌元右相东平王忠献公墓”等字样。
拜住的坟园在文化大革命中受到了极大的破坏,后来随着村子朝北的搬迁,加之渭河河水的漫涨,现在拜住坟墓已经被夷为平地。以前,大荔县拜家村的拜氏居民有八大户,每户都建有“元东平王拜忠献公祠”,而今也荡然无存。
拜玉凤:(公元1932~今),回族,女;甘肃康乐人。著名甘肃省政协副主席。
1947~1979年,在康乐县康丰公社道家村务农。
1979~1984年,任临夏回族自治州政协常务委员,中国伊斯兰教协会委员。
1984~1987年,任甘肃省政协委员,全国妇联委员。
1987~1993年,任康乐县政协副主席。
1993~1994年,任八届全国政协委员、全国妇联执行委员、第七届省政协常务委员、临夏回族自治州人大常委会委员、州政协常务委员、康乐县人大常委会委员、县政协副主席、中国伊斯兰教协会常委、临夏回族自治州伊斯兰教协会副会长。
1994年4月以后,任中国伊斯兰教协会常委,甘肃省政协副主席,第八、九届全国政协委员。
拜怀德:(公元1946~今),蒙古族;陕西大荔人。著名建筑专家,拜氏家谱专修者
拜怀德自幼在拜家村生长,过着无亲人无衣食的半孤儿生活,十分困顿。但饥寒交迫的生活磨炼了他的意志和穷则思变的意识,从小他就立志改变穷困的家境,做出一番事业。
拜怀德学的专业是矿山机电,又自学工业与民用建筑,潜学文史哲。
1986年,拜怀德辗转至西安与临潼搞建筑业,在圈内人中颇有名气。临潼华清中学、临潼中学、省艺校由他规划总监竣工。西安生物制药厂、自来水公司的高低压配电系统由他负责完成,西安科技大学4-1、4-2号教学楼、西安电子工业部二十所62、64号高层住宅、地下车库、钢结构工业厂房,由他总监完成。
拜怀德为修家谱,跑遍了渭南地区,查阅了大量史料,完成缮撰家谱之夙愿,文言写就,共四万余字。修家谱意外发现河南、江苏两个拜氏同族“蒙古村”。
拜学英:(公元1963~今),回族;宁夏泾源人。著名记者、政工师。
毕业于西北民族学院。现任宁夏泾源县科委主任。是宁夏科协五届委员,九届泾源县政协委员、常委,中国作家协会宁夏分会会员,宁夏少数民族文化艺术促进会会员,宁夏固原文协理事,关陇民俗学会理事。
1982年,他高中毕业后被吸收为少数民族干部,分配到最南面的新民乡工作。1984年考入西北民族学院学习2年,因学习成绩优异被学院评为“三好”学生。毕业后曾先后在县委组织部、县科委工作并担任领导职务,在尽职尽责的搞好本职工作时,撰写了大量探讨山区经济发展,脱贫致富,党组织建设、重视科技的论文,为山区发展献计献策。他几乎把全部业余时间用在读书和写作上,读书使他充实,写作使他勤奋。
1986年开始在区内外报刊杂志发表新闻通讯,调研报告,理论探讨,民俗研究等方面的文章一百五十篇二十余万字,有三十五篇新闻稿件在各类评奖活动中获奖,连续四年被宁夏四家新闻单位评为通讯员,受到表彰奖励,有力地宣传了泾源的两个文明建设。
1988年他的爱好转移到文学创作上,几年来共发表诗歌、散文、小说、报告文学计一百多篇六十余万字。他的文学创作,注重弘扬主旋律,注重对家乡山水风光,回族风情的介绍,使偏僻闭塞的泾源被外界所知晓。
1997年,中国华侨出版社出版了他的散文集《六盘雾中行》,计九十篇十九万字,受到了评论界的关注与好评;2000年,他撰写的反映扶贫帮困,山乡变化的长篇报告文学《世纪末的行动》被宁夏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这是他在工作之余撰写的又一部力作,三十万字,宁夏区党委副书记任启兴为该书作序。他还在《朔方》、《新疆回族文学》、《六盘山》等刊物上发表反映回族生活的小说九篇十一万字,发表在《新疆回族文学》1998年第三期上的中篇小说《贩子》,在宁夏固原地区第三次文学作品评奖活动中荣获二等奖。
1998年他的事迹被宁夏电视台拍制成专题节目《业余作家拜学英》在宁夏成立四十周年大庆前夕播放,影响强烈。在业余时间创造辉煌。在业余创作上,获得各种荣誉奖项四十三次。在工作方面,1996年牵头实施的《商品肉牛配套技术推广项目》被宁夏区政府评为科技进步三等奖;同年他被自治区科委评为科技成果推广计划工作先进个人;1997年被当选为县第九届党代会代表;1998年被当选为政协泾源县第九届委员会委员、常委;1998年当选自治区科协五届委员;同年“七一”建党节被县委评为优秀共产党员;1999年被县政府评为内部安全保卫工作先进个人;1999年被国家科技部授予全国科技扶贫服务奖,受到表彰奖励。
拜沧安:(公元1981~今),汉族;祖籍山西临沂。著名IT记者、房地产策划师。
网名:花布老虎、板擦等。曾任《电脑报》网络版头版特约记者,在网络界有一定知名度,专注个人网站研究。
曾先后供职于深圳招商房地产有限公司,当当网等知名企业
现就职于李嘉诚先生旗下的和记黄埔地产。 转自www.chaxunjiao.com https://www.chaxunjiao.com/
一.姓氏渊源:
第一个渊源:源于姜姓,出自春秋时期齐国大夫管仲,属于以历史事件为氏。
拜氏起源于春秋战国时期。公元前685年,齐桓公姜小白和公子纠争夺齐国王位。管仲当时辅佐公子纠,但最后登上王位的是姜小白。齐桓公即位后,不计前嫌,拜管仲为相,齐国由此变成当时最为强盛的国家。
管仲后裔仲有为纪念祖上的这段荣耀,索性把“拜相”的“拜”作为自己的姓。
今江苏的拜氏来源于清朝乾隆年间在京为官的拜大雄,拜大雄或来被充军到现在的江苏省泰州市的拜官庄养马场,他的子孙分布于姜堰、兴化、大丰、宜兴、南京等地。
第二个渊源:源于蒙古族,出自蒙古族大将木华黎之后裔,属于以为氏。
①据文献《陕西大荔县拜氏家谱·世由篇》记载,蒙古族拜氏是元朝初年蒙古族大将木华黎的后人。至元大德、至治年间的拜住始姓拜……至明朝初年,拜住之子拜笃麟降明,奉命由涿州经山西迁居大荔沙苑。据拜氏八家户·谱序中记载:“……详察关中望族,惟拜氏从蒙古迁入中原。自元初有讳孔温者,世祖时,偕同张弘范灭宋有功,封都统,又封东鲁王。生子木华黎,好武骑,同伯颜开西域。成帝封平西侯。后征东海,大功底定,帝封东鲁王。至七世,有东平王拜住者,顺宗时当朝附马,武艺精通,镇守北边,封镇国将军。后以拜为姓,迁冯翊大荔兴平村居焉……”在文献《渭南地区志·大荔乡土志》里,也详细地记载着蒙古族“帖、答、拜”三姓在明朝初期移居大荔的情况。目前,在拜家村、帖家村、官池村有千余户、六七千人的蒙古族后裔,其中拜家村是蒙古族后裔最多的村子。说起拜家村,还得追溯到明朝初期。当时,朱元璋灭元建立明朝之后,元朝末代皇帝顺宗北迁蒙古,王公贵族纷纷逃出京城,隐居生活。拜氏八世祖笃麟铁木尔为躲避战乱和明朝官吏的追查,率众家人隐迁至现在的大荔县洛南。那时蒙古族人没有父子相袭家姓的习俗。迁到大荔后确定以拜氏为世传家姓。如今,拜氏蒙古族人已在大荔生长了三十余代。据该村年长者回忆,拜家村建有祠堂,定有族规,立有家法,所以村风蔚然。村名由东杨村、梧柳村、兴平村等几经变更,土改时确定为拜家村,第一次人口普查登记时,将拜氏蒙古族统登记为汉族。所以,鲜有人知的陕西拜家蒙古村已有六百四十来年的历史。
②据史籍《清朝通志·氏族略·蒙古八旗姓》记载,蒙古族拜禅氏,世居察哈尔地区(今河北承德、张家口一带)。后有满族引为姓氏者,满语为Baican Hala,所冠汉姓为拜氏、白氏。
③据史籍《清朝通志·氏族略·蒙古八旗姓》记载,蒙古族拜都氏,世居叶赫(今吉林梨树叶赫乡)等地。后有满族引为姓氏者,满语为Baidu Hala,所冠汉姓为拜氏、白氏。
④据史籍《清朝通志·氏族略·蒙古八旗姓》记载,蒙古族拜达尔氏,世居苏尼特(今内蒙古苏尼特草原)。后有满族引为姓氏者,满语为Baidar Hala,所冠汉姓为拜氏、白氏。
⑤据史籍《清朝通志·氏族略·满洲八旗姓》记载,蒙古族拜佳氏,亦称白佳氏,世居佛阿拉(今辽宁新宾永陵镇)、乌鲁特(今内蒙古东南部)、察哈尔。后有满族引为姓氏者,满语为Baigiya Hala,所冠汉姓为拜氏、白氏。
第三个渊源:源于回族,出自元朝时期西域来华者,属于以先祖名字汉化为氏。
拜氏为回族姓氏之一。据文献《姓氏词典》中称:“拜氏是回族姓。亦见《万姓统谱》。宋有拜瑚。”
拜氏大多取自祖名首音。如元英宗(公元1321~1323年)时,拜中书左丞相,常直内庭,知无不言,振立纲纪,修举废坠,加惠兵民,轻摇薄敛,宏远端亮有祖风的拜住(拜住曾祖木华黎、祖安童均为元朝开国元勋)“之后裔姓拜”。
后有蒙古族拜氏族人有入回回教者,成为回族拜氏的主源。据文献《同治年间陕西回族起义历史调查记录》的记载,拜氏回族主要分布在西北地区。
注:
文献《姓氏词典》中依据“亦见《万姓统谱》,宋有拜瑚”而断定“拜氏是回族姓”,这是错误的。
据史籍《皇清开国方略》记载:“公元1619年农历10月,蒙古林丹汗派遣使臣康喀勒·拜瑚持书到努尔哈赤住地,自称“四十万蒙古之主”,藐视称“水滨三万人之王”的努尔哈赤,要求努尔哈赤无条件释放所获的内喀尔喀台吉和科尔沁台吉,并警告努尔哈赤不得进犯林丹汗所攻取的广宁城……”
显然,《姓氏词典》所引《万姓统谱》记载的“宋有拜瑚”,实际上宋朝时期的拜瑚、拜延二人皆不是回族,而是指明清之际的蒙古林丹汗属下臣子康喀勒·拜瑚,因此,所称“拜氏”仍出自蒙古族,而不是回族特有之姓氏。
第四个渊源:源于满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
据史籍《清朝通志·氏族略·满洲八旗姓》记载
①满族拜察氏,满语为Baica Hala,汉义即“检校”,世居吉林乌拉(今吉林永吉乌拉街至辉发河口、拉发河流域、双阳县境。包括乌拉城、宜罕和林、金州、孙扎泰、俄漠、优哈尔、斐优等)。后冠汉姓为拜氏。
②满族拜都氏,满语为Baidu Hala,世居叶赫(今吉林梨树叶赫乡)等地,后冠汉姓为拜氏、白氏。
③满族拜格氏,亦称伯特氏,源于金国时期女真旧部伯德氏,以部为氏,为奚族后裔,满语为Baige Hala,世居拜格山(今黑龙江呼玛盘古),后冠汉姓为拜氏、卜氏。
④满族拜津氏,亦称拜晋氏,满语为Baijin Hala,汉义即“稍微、少许”,世居黑龙江拜察、三姓(皆今黑龙江依兰),后冠汉姓为拜氏、金氏、白氏。
⑥满族拜嘉拉氏,满语为Baigiyara Hala,世居虎尔哈(今黑龙江黑河对岸俄罗斯地区),后冠汉姓为拜氏、白氏。
第五个渊源:源于鄂温克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
据史籍《清朝通志·氏族略·满洲八旗姓》记载:
鄂温克族拜英格哩氏,Bayingeri Hala,亦称白亚格尔氏、白依尔氏,共有五个分支:吾库萨依尔千、布勒吉依尔千、昭伦千、乌永那千、查拉巴克千,世居伊敏(今嫩江支流诺敏河流域)、墨尔根城(今黑龙江嫩江)。后有鄂伦春族引为姓氏者,后冠汉姓为拜氏、白氏、秋氏。
二.各支始祖:
拜住的前六世祖系为:
第一世孔温窟哇,扎刺儿氏,为元世祖时丞相,大蒙古汗国前期政治家。元至治元年(公元1321年),元英宗孛儿只斤·宗硕德八剌下诏追封他为推忠效节保太佐运功臣、太师、开府仪同三司、上柱国、鲁国王,谥号“忠宣”。
第二世木华黎(公元1170~1223年),追随成吉思汗,参与统一蒙古各部的战争,屡立战功、蒙古建国,他被封为左手万户长。他去世后,成吉思汗下诏封他为体仁开国辅世佐命功臣、太师、开府仪同三司、上柱国、鲁国王,谥号“忠武”。
第三世孛鲁,蒙古国大将军,他继领其父木华黎的职务,掌握着经略汉地的大权。后被诏封纯诚开济保德辅运功臣、太师、开府仪同三司,上柱国、鲁国王,谥号“忠定”。
第四世霸都鲁,元世祖忽必烈任为元帅,屡立战功,元大德八年、追赠推诚宣力翊卫功臣,太师、开府仪同三司、上柱国,追封东平王,谥号“武靖”。
第五世安童,公元1265年任中书右丞相,积极协助忽必烈推行“汉法”,元朝前期政治家。元大德七年制赠为推忠同德翊运功臣、太师、开府仪同三司,上柱国、追封东平王。勅立保定新成开国元勋,谥号“忠宪”。
第六世兀都带,元仁宗时为太师之职、诏长宿卫事,以孝闻。元至大二年,制赠辅诚保德翊运功臣、太师、开府仪同三司、上柱国、追封东平王。谥号“忠简”。
第七世即为拜住。从孔温窟哇至拜住家族七世皆为元王朝重臣,为元朝的兴盛立下了不朽之功勋,其功名载于史册。“拜住前六世皆姓扎剌儿氏。元大德(公元1297~1307年)、至治(公元1321~1323年),改姓拜” 。
第八世拜笃麟,其父拜住。此时元王朝开始腐败没落,朱元璋起义兴起。据《陕西通史》记载,至明朝初期,拜笃麟降明,奉命由河北涿州迁居大荔沙苑至今”。据拜家村拜氏家谱记载,拜住前六世先祖,死后皆葬于内蒙古只兰(今陕西省榆林市木华黎坟区)。第七世拜住到第十二世皆葬于陕西省大荔县拜家村的祖坟。第十三世后拜氏各支大户有各自的祖坟。
三.家乘谱牒:
大荔拜氏家谱,著者待考,清朝年间木刻活字印本。现被收藏在陕西省大荔县拜家村。
苏中拜氏家谱,(现代)拜忠喜编纂,2002年计算机激光照排胶印本一册。现被收藏在江苏省农垦集团干部拜忠喜处。注:这部家谱是拜住后裔所撰,分为《序言篇》、《原序》、《拜氏起源考证》、《三畏堂祠堂名来源考证》以及清乾隆年间以来的家谱等,详细记述了家谱的编制和修订经过。
四.历史名人:
拜 住:(公元1298~1323年),蒙古族,著名元朝重臣。
拜住好儒学,通汉族传统礼仪。他胸怀韬略,一生屡立奇功。
拜住是元朝始祖一世孔温的第七世后代,出身将门,远承祖宗之风,元至大二年(公元1309年),拜住以先祖功勋世袭为宿卫长。元延祐二年(公元1315年),为太常礼仪院使。
元延祐七年(公元1320年)农历3月,元英宗孛儿只斤·宗硕德八剌即位,拜住出任中书平章政事;农历5月,升中书左丞相。时太皇太后答己与右丞相铁木迭儿相勾结,广立朋党,势倾朝野。拜住助元英宗力予抵制,使中书省摆脱铁木迭儿控制。
元至治二年(公元1322年)秋,铁木迭儿与答己相继病死,拜住揭发铁木迭儿父子及御史大夫铁失等贪赃事,诛其党羽,特赦铁失。农历12月,元英宗授拜住右丞相,不设左丞相,以免掣肘。拜住开始着手监修国史。身为一品要职,拜住聪颖善解人事,处事果断缜密,在一生政治生涯中多次在国家重要关头出谋决策。君臣二人着手开始大力改革,推行新政,起用儒士,访求人才;罢徽政院及冗官冗职;行助役法,减轻徭役;岁减江南海运粮二十万石;制定和颁行《大元通制》。
拜住真知灼见,敢直言善谏。元英宗即位后,欲扩建内蒙古正盟旗东的上都行宫,拜住用充分的理由力奏停止动工。元至治二年(公元1322年)铁木迭儿、太皇太后答己去世。元英宗、拜住着手革除弊政,推行新政。减轻赋役,重农抑商,裁减冗官,启用儒臣等。农历11月,元英宗诏示天下,凡流民重操旧业者,豁免三年赋税。驿站户因贫苦而典卖妻子者,官府出钱为之赎还。凡有劳役先征发商贾富贵之家,以扶植农业。豁免陕甘次年差税的十分之三和各处官田田租的十分之二,而江淮地区的创科包银则全部免除。同月,还下令裁减世祖以后设置的冗官,百姓拍手称快。
拜住为政清廉,不贪财爱物。元英宗赏赐拜住万亩良田于平江(今江苏苏州),拜住坚决拒绝这一厚赐,并推辞说:“皇上任命我正在办理国家事务之中,就先赏其土地,那别人会说我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其品德亦可从此看出。
拜住在中书省破格用才,详定典章制度,使各部有所遵守。当年元英宗之所以能以纳谏,与拜住敢于正谏有关。拜住为民为社稷执法严明,对部下办事虽有延误但其情可原者均宽恕处理,但对贪暴不法者必于深究。元英宗亦很敬佩拜住,曾告诫左右:“汝辈慎之,苟陷国法,我虽曲赦,拜住不恕汝也。”
拜住对徇私贪赃,纳贿勒索,深恶痛绝,进谏元英宗要认识到惩治腐败与政权存亡的关系。他严订典章制度,重典治吏,主要办法是先惩治中央一级,然后层层查处。元至治二年,拜住晋为右相,独掌朝政,起用汉儒臣,进行改革,惩治铁木迭儿余党。因持续追究铁木迭儿及其余党罪行,引起铁失忧惧,其改革也遭守旧的蒙古上层贵族集团反对。元至治三年(公元1323年)农历8月5日,拜住随英宗由上都南返,宿营南坡(今内蒙古正蓝旗),铁失等发动政变,拜住被铁失袭杀,元英宗同时被弑。
元泰定帝孛儿只斤·也孙铁木儿即位后,即下旨,对拜住举行追祭活动。追祭时,百官老臣都在车前作导引,还在海云寺悬挂了拜住的画像,大作佛事,围观者有万余人,没有不叹息流泪的。当时中书官上奏元泰定帝说:“拜住尽忠效节,殒于群凶,宜赐褒崇,以光后世。”元泰定帝纳之,便下旨:赠封拜住为“清忠一德功臣、太师、上柱国,追封东平王,谥忠献公。”
元顺帝孛儿只斤·妥镤贴睦尔时期,拜住被追封光禄大夫加开府仪同三司。每议大政,必依据其所订之典章制度。
拜住死后,葬于平江。在明朝永乐初年,明太宗朱棣下旨将拜住灵柩从平江迁葬陕西省关中平原东部,华山之阴,渭水之阳的大荔县沙苑南拜家村。墓前一望平野,绿草丛生,其墓坐东向西,拜住母亲与子拜忠献同葬于此。
清道光元年,道光皇帝爱新觉罗·旻宁下旨将拜住尊于同州“忠义祠”内。清道光十二年,再次下旨在拜住墓前树一通天大石,碑额上刻“圣旨”两个大字,碑文竖写:“皇清敕旌元右相东平王忠献公墓”等字样。
拜住的坟园在文化大革命中受到了极大的破坏,后来随着村子朝北的搬迁,加之渭河河水的漫涨,现在拜住坟墓已经被夷为平地。以前,大荔县拜家村的拜氏居民有八大户,每户都建有“元东平王拜忠献公祠”,而今也荡然无存。
拜玉凤:(公元1932~今),回族,女;甘肃康乐人。著名甘肃省政协副主席。
1947~1979年,在康乐县康丰公社道家村务农。
1979~1984年,任临夏回族自治州政协常务委员,中国伊斯兰教协会委员。
1984~1987年,任甘肃省政协委员,全国妇联委员。
1987~1993年,任康乐县政协副主席。
1993~1994年,任八届全国政协委员、全国妇联执行委员、第七届省政协常务委员、临夏回族自治州人大常委会委员、州政协常务委员、康乐县人大常委会委员、县政协副主席、中国伊斯兰教协会常委、临夏回族自治州伊斯兰教协会副会长。
1994年4月以后,任中国伊斯兰教协会常委,甘肃省政协副主席,第八、九届全国政协委员。
拜怀德:(公元1946~今),蒙古族;陕西大荔人。著名建筑专家,拜氏家谱专修者
拜怀德自幼在拜家村生长,过着无亲人无衣食的半孤儿生活,十分困顿。但饥寒交迫的生活磨炼了他的意志和穷则思变的意识,从小他就立志改变穷困的家境,做出一番事业。
拜怀德学的专业是矿山机电,又自学工业与民用建筑,潜学文史哲。
1986年,拜怀德辗转至西安与临潼搞建筑业,在圈内人中颇有名气。临潼华清中学、临潼中学、省艺校由他规划总监竣工。西安生物制药厂、自来水公司的高低压配电系统由他负责完成,西安科技大学4-1、4-2号教学楼、西安电子工业部二十所62、64号高层住宅、地下车库、钢结构工业厂房,由他总监完成。
拜怀德为修家谱,跑遍了渭南地区,查阅了大量史料,完成缮撰家谱之夙愿,文言写就,共四万余字。修家谱意外发现河南、江苏两个拜氏同族“蒙古村”。
拜学英:(公元1963~今),回族;宁夏泾源人。著名记者、政工师。
毕业于西北民族学院。现任宁夏泾源县科委主任。是宁夏科协五届委员,九届泾源县政协委员、常委,中国作家协会宁夏分会会员,宁夏少数民族文化艺术促进会会员,宁夏固原文协理事,关陇民俗学会理事。
1982年,他高中毕业后被吸收为少数民族干部,分配到最南面的新民乡工作。1984年考入西北民族学院学习2年,因学习成绩优异被学院评为“三好”学生。毕业后曾先后在县委组织部、县科委工作并担任领导职务,在尽职尽责的搞好本职工作时,撰写了大量探讨山区经济发展,脱贫致富,党组织建设、重视科技的论文,为山区发展献计献策。他几乎把全部业余时间用在读书和写作上,读书使他充实,写作使他勤奋。
1986年开始在区内外报刊杂志发表新闻通讯,调研报告,理论探讨,民俗研究等方面的文章一百五十篇二十余万字,有三十五篇新闻稿件在各类评奖活动中获奖,连续四年被宁夏四家新闻单位评为通讯员,受到表彰奖励,有力地宣传了泾源的两个文明建设。
1988年他的爱好转移到文学创作上,几年来共发表诗歌、散文、小说、报告文学计一百多篇六十余万字。他的文学创作,注重弘扬主旋律,注重对家乡山水风光,回族风情的介绍,使偏僻闭塞的泾源被外界所知晓。
1997年,中国华侨出版社出版了他的散文集《六盘雾中行》,计九十篇十九万字,受到了评论界的关注与好评;2000年,他撰写的反映扶贫帮困,山乡变化的长篇报告文学《世纪末的行动》被宁夏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这是他在工作之余撰写的又一部力作,三十万字,宁夏区党委副书记任启兴为该书作序。他还在《朔方》、《新疆回族文学》、《六盘山》等刊物上发表反映回族生活的小说九篇十一万字,发表在《新疆回族文学》1998年第三期上的中篇小说《贩子》,在宁夏固原地区第三次文学作品评奖活动中荣获二等奖。
1998年他的事迹被宁夏电视台拍制成专题节目《业余作家拜学英》在宁夏成立四十周年大庆前夕播放,影响强烈。在业余时间创造辉煌。在业余创作上,获得各种荣誉奖项四十三次。在工作方面,1996年牵头实施的《商品肉牛配套技术推广项目》被宁夏区政府评为科技进步三等奖;同年他被自治区科委评为科技成果推广计划工作先进个人;1997年被当选为县第九届党代会代表;1998年被当选为政协泾源县第九届委员会委员、常委;1998年当选自治区科协五届委员;同年“七一”建党节被县委评为优秀共产党员;1999年被县政府评为内部安全保卫工作先进个人;1999年被国家科技部授予全国科技扶贫服务奖,受到表彰奖励。
拜沧安:(公元1981~今),汉族;祖籍山西临沂。著名IT记者、房地产策划师。
网名:花布老虎、板擦等。曾任《电脑报》网络版头版特约记者,在网络界有一定知名度,专注个人网站研究。
曾先后供职于深圳招商房地产有限公司,当当网等知名企业
现就职于李嘉诚先生旗下的和记黄埔地产。 转自www.chaxunjiao.com https://www.chaxunjiao.com/
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万能查询网
1、长按上方二维码,保存至手机相册;
2、进微信扫一扫,从相册中选择识别二维码。
1、长按上方二维码,保存至手机相册;
2、进微信扫一扫,从相册中选择识别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