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姓
百家姓 百家姓排名 百家姓全文 百家姓姓氏大典 姓氏排名 新百家姓排名 百家姓的由来 百家姓起源 百家姓查询
百家姓大全 / 曲姓 曲氏家谱 曲姓起源 曲姓名人 曲姓的来源 曲姓起名
曲姓
一、姓氏源流
曲姓是当今中国姓氏排行第一百六十四位的姓氏,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百分之零点零六。
曲(Qū)姓源流纯正,源出有二:
1、出自姬姓,以地名为氏。据《风俗通义》所载,上古周朝时期,周武王将第三个儿子封在晋地,这位王子叫叔虞。叔虞的第八代孙子即春秋晋国的晋穆侯,晋穆侯又封其少子成师于曲沃那个地方(在今山西省闻喜县东北)的首领,成师的支孙就以封地名作为了姓氏,为曲沃氏。后来又改为单姓曲,遂有曲氏,世代相传。
2、源于夏王桀的大臣曲逆,他的子孙中也形成一支曲姓。
得姓始祖:曲沃桓叔。成师,西周末东周初时晋国人,周武王第三子叔虞之九世孙,穆侯林之子,文侯仇之弟。仇子昭侯时,封其叔于曲沃,是为曲沃桓叔。曲沃之地大于晋之国都,再加上桓叔德行高尚,颇得曲沃国民拥戴。后晋臣潘父弑昭侯,而迎立桓叔,由于晋之臣民同仇敌忾,桓叔败回曲沃,于数年后(公元前732年)郁郁而终。其子曲沃庄伯亦曾兴兵攻晋,但不得结果。传至其孙曲沃武公姬时,族强势大,民心多附,他连杀三君(哀侯、小子侯、侯缗),尽并晋地,而代晋为诸侯,史称晋武公。武公代晋后,仍都原晋之国都一翼(今山西省翼城),而留居曲沃之宗族,后以地为氏,称曲姓,并尊曲沃桓叔为得姓始祖。
二、迁徙分布
曲姓发源于今山西曲沃一带,在得姓之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基本繁衍生息于此。战国时,三国分晋,曲姓有因仕宦关系或其他原因进入今河北、河南之地者,而繁衍于祖居地之曲姓则由于种种原因或北徙今山西临汾一带,或南迁至今山西、河南间地的陕县一带,进而进入陕西。秦时,有御史名曲宫,便是曲沃桓叔之裔孙。两汉之际,曲姓除在今陕西临汾、河南陕县一带繁衍迅速以外,还有一支北迁雁门郡,并在该地逐渐形成大的聚落。魏晋南北朝时期,曲姓在今陕西临汾、河南陕县一带族大势众,人口兴旺、昌盛,为曲姓平阳郡望、雁门郡望、陕郡郡望。隋唐两代,曲姓上述郡望仍在,尤以陕州安邑(今山西省夏县)人曲环为其杰出代表。其客居陇右(今青海东郡)子孙有落籍此地者。唐末,曲承裕由于仕宦的原因进入安南,子孙留居当地。两宋时,特别是赵宋王朝偏安江东后,曲姓徙入南方者渐渐多起来。明初,山西曲姓作为洪洞大槐树迁民姓氏之一,被分迁于今陕西、甘肃、河北、山东、北京等地。此后至清中叶,曲姓逐渐散居于内蒙、湖北、广西、广东、云南等广大省份。清康熙年间以后,山东、河北等地的曲姓因为谋生的原因进入东北三省,子孙遂留居当地。解放后,伴随开发北大荒、军垦、农垦之运动,有更多的曲姓落籍东北。曲姓基本上以山西曲沃为中心繁衍播迁,明朝以前,主要聚居于山西境内和山西与河南交界处,明朝初年的移民运动才使曲姓先民向中国北方各省扩散。元末农民大起义后建立起来的明王朝,面临的是这样一种状况:一方面农民军给蒙、汉贵族、地主阶级以沉重地打击,蒙古统治集团被推翻,许多汉族地主被杀,由于封建统治者在镇压农民起义中的大肆屠杀,元朝统治集团的内部厮杀以及盘踞在地方上的军阀混战,使得社会经济残破,人口锐减,土地荒芜,山东、河南地区长期受到元朝军阀的摧残,以至道路榛塞,人烟断绝,多为无人之处。朱元璋建立的新王朝,如不设法改变这一状况,显然是不能持久的。所以,朱元璋采取了一系列安定社会、组织生产的措施。其中屯田是很重要的措施。屯田计有军屯、民屯、商屯三种形式,以军屯规模最大,组织也最完备。而“移民就宽乡”,实行民屯也是重要措施之一,与当时北方其他省份相比,山西一带既无兵燹之苦,也无灾荒之害,风调雨顺,五谷丰登,人丁兴旺,人口数量高达400多万,比当时河北、河南两省的人口之和还要多,所以成为人口输出的主要基地。据青岛地区周围、特别是崂山一带村庄的家谱记载。大多数村庄家谱均记载,其祖先自云南迁移而来,其中曲姓村庄亦有同样记载,如沙子口街道南姜村曲氏族谱,开篇即记有:“据传,先祖于明朝永乐年间自云南大槐树里头迁移而来……”虽是据传,但再结合周围其他村庄及有关史料记载,应该说,南姜曲姓为明朝移民,这一点基本符合史实。但有一个带普遍性的问题,就是大多数家谱都记载,其先祖来自云南而不是山西。对这个问题,早在文革前《光明日报》就曾发表过一篇题为《要问祖先何处人,山西洪洞大槐树》的文章,引证了大量的权威性资料,进行了详细的论述。如今,曲姓在全国分布较广,尤以辽宁、黑龙江等省份多此姓,二省之曲姓约占全国汉族曲姓的百分之五十五。曲姓是当今中国姓氏排行第一百六十四位的姓氏,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百分之零点零六。
三、历史名人
曲 环:唐代安邑人,官至司空,封晋昌郡王。善兵法,善骑射。天宝年间(742-756年)授果毅别将。安禄山反,守邓州,平河北,败吐蕃,威名大震。后任陈许节度使,宽赋税,简条教,不三年乃五谷丰登。
曲 端:北宋人,文韬武略集于一身,惩罚了贪官污吏、奸诈小人,老百姓心里高兴,安居乐业。官宣州观察使,好读书,善作文章,长于兵略。后来被奸臣陷害,死在大牢里,人们都感到万分痛惜。
曲 廉:明朝县官,治理水患,奖励耕种,政绩优良。
四、郡望堂号
平阳郡:三国魏置,治所在今山西省临汾县西南。
雁门郡:战国赵置,此后多以雁门为郡、道、县建制戍守。雁门关之称,始自唐初。因北方突厥崛起,屡有内犯,唐驻军于雁门山,于制高点铁裹门设关城,戍卒防守。
陕 郡:治所陕城(今河南省三门峡市西)。
晋昌郡:晋分敦煌郡置晋昌郡,治所在今安西东南。辖今安西、玉门市一带。其地在隋时均属敦煌郡,唐又析出为瓜州晋昌郡。
安康郡:即金州,古地名,西魏始置。隋改为西城郡,宋曰金州安康郡,治所西城(即今陕西省安康县)。
五、近代曲姓名人:云南白药的创者者曲焕章生于1880年,云南江川人,民国时期中医外伤科著名医家,1902年研制出伤科圣药百宝丹(即云南白药),开创曲氏百年中医药世家。
【曲姓宗祠通用联】
平阳望出;
姓启商臣。
指曲姓郡望和源流。
工书娴将略;
宽赋养民生。
上联:宋代镇戎人曲端,字正甫,工书而能文,娴熟兵略。官泾原路将,对外抵御西夏军,对内安定地方,以至路不拾遗。后历官宣州观察使、渭州知州。 下联:唐代安邑人曲环,喜读兵法,善于骑射。天宝年间任果毅别将,安禄山叛乱时,他参与讨伐史朝义,平定河北,又大破吐蕃兵,威名大震,封晋昌郡王。后任陈许节度使,宽赋敛,减苛政,不到三年而使境内五谷丰登。
工书文而娴将略;
宽赋敛以养民生。
同上。
躬率垦辟民称颂;
跋涉歼敌国始安。
上联:明代曲廉,任莆田知县时治理水患,兴修水利,亲率百姓复垦荒地,种植桑枣。又立社学,使外流之民回归。任满后百姓上书挽留,并立石颂其德行。 下联:元代曲枢,武宗时任平章政事,行大司农,封应国公。仁宗即位,加太保,领崇祥院、司天台事。
尚文章,娴韬钤,敌人曳兵而走;
宽赋敛,减条例,流民襁子以归。
上联:曲端。下联:曲环。 转自www.chaxunjiao.com https://www.chaxunjiao.com/
曲姓是当今中国姓氏排行第一百六十四位的姓氏,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百分之零点零六。
曲(Qū)姓源流纯正,源出有二:
1、出自姬姓,以地名为氏。据《风俗通义》所载,上古周朝时期,周武王将第三个儿子封在晋地,这位王子叫叔虞。叔虞的第八代孙子即春秋晋国的晋穆侯,晋穆侯又封其少子成师于曲沃那个地方(在今山西省闻喜县东北)的首领,成师的支孙就以封地名作为了姓氏,为曲沃氏。后来又改为单姓曲,遂有曲氏,世代相传。
2、源于夏王桀的大臣曲逆,他的子孙中也形成一支曲姓。
得姓始祖:曲沃桓叔。成师,西周末东周初时晋国人,周武王第三子叔虞之九世孙,穆侯林之子,文侯仇之弟。仇子昭侯时,封其叔于曲沃,是为曲沃桓叔。曲沃之地大于晋之国都,再加上桓叔德行高尚,颇得曲沃国民拥戴。后晋臣潘父弑昭侯,而迎立桓叔,由于晋之臣民同仇敌忾,桓叔败回曲沃,于数年后(公元前732年)郁郁而终。其子曲沃庄伯亦曾兴兵攻晋,但不得结果。传至其孙曲沃武公姬时,族强势大,民心多附,他连杀三君(哀侯、小子侯、侯缗),尽并晋地,而代晋为诸侯,史称晋武公。武公代晋后,仍都原晋之国都一翼(今山西省翼城),而留居曲沃之宗族,后以地为氏,称曲姓,并尊曲沃桓叔为得姓始祖。
二、迁徙分布
曲姓发源于今山西曲沃一带,在得姓之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基本繁衍生息于此。战国时,三国分晋,曲姓有因仕宦关系或其他原因进入今河北、河南之地者,而繁衍于祖居地之曲姓则由于种种原因或北徙今山西临汾一带,或南迁至今山西、河南间地的陕县一带,进而进入陕西。秦时,有御史名曲宫,便是曲沃桓叔之裔孙。两汉之际,曲姓除在今陕西临汾、河南陕县一带繁衍迅速以外,还有一支北迁雁门郡,并在该地逐渐形成大的聚落。魏晋南北朝时期,曲姓在今陕西临汾、河南陕县一带族大势众,人口兴旺、昌盛,为曲姓平阳郡望、雁门郡望、陕郡郡望。隋唐两代,曲姓上述郡望仍在,尤以陕州安邑(今山西省夏县)人曲环为其杰出代表。其客居陇右(今青海东郡)子孙有落籍此地者。唐末,曲承裕由于仕宦的原因进入安南,子孙留居当地。两宋时,特别是赵宋王朝偏安江东后,曲姓徙入南方者渐渐多起来。明初,山西曲姓作为洪洞大槐树迁民姓氏之一,被分迁于今陕西、甘肃、河北、山东、北京等地。此后至清中叶,曲姓逐渐散居于内蒙、湖北、广西、广东、云南等广大省份。清康熙年间以后,山东、河北等地的曲姓因为谋生的原因进入东北三省,子孙遂留居当地。解放后,伴随开发北大荒、军垦、农垦之运动,有更多的曲姓落籍东北。曲姓基本上以山西曲沃为中心繁衍播迁,明朝以前,主要聚居于山西境内和山西与河南交界处,明朝初年的移民运动才使曲姓先民向中国北方各省扩散。元末农民大起义后建立起来的明王朝,面临的是这样一种状况:一方面农民军给蒙、汉贵族、地主阶级以沉重地打击,蒙古统治集团被推翻,许多汉族地主被杀,由于封建统治者在镇压农民起义中的大肆屠杀,元朝统治集团的内部厮杀以及盘踞在地方上的军阀混战,使得社会经济残破,人口锐减,土地荒芜,山东、河南地区长期受到元朝军阀的摧残,以至道路榛塞,人烟断绝,多为无人之处。朱元璋建立的新王朝,如不设法改变这一状况,显然是不能持久的。所以,朱元璋采取了一系列安定社会、组织生产的措施。其中屯田是很重要的措施。屯田计有军屯、民屯、商屯三种形式,以军屯规模最大,组织也最完备。而“移民就宽乡”,实行民屯也是重要措施之一,与当时北方其他省份相比,山西一带既无兵燹之苦,也无灾荒之害,风调雨顺,五谷丰登,人丁兴旺,人口数量高达400多万,比当时河北、河南两省的人口之和还要多,所以成为人口输出的主要基地。据青岛地区周围、特别是崂山一带村庄的家谱记载。大多数村庄家谱均记载,其祖先自云南迁移而来,其中曲姓村庄亦有同样记载,如沙子口街道南姜村曲氏族谱,开篇即记有:“据传,先祖于明朝永乐年间自云南大槐树里头迁移而来……”虽是据传,但再结合周围其他村庄及有关史料记载,应该说,南姜曲姓为明朝移民,这一点基本符合史实。但有一个带普遍性的问题,就是大多数家谱都记载,其先祖来自云南而不是山西。对这个问题,早在文革前《光明日报》就曾发表过一篇题为《要问祖先何处人,山西洪洞大槐树》的文章,引证了大量的权威性资料,进行了详细的论述。如今,曲姓在全国分布较广,尤以辽宁、黑龙江等省份多此姓,二省之曲姓约占全国汉族曲姓的百分之五十五。曲姓是当今中国姓氏排行第一百六十四位的姓氏,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百分之零点零六。
三、历史名人
曲 环:唐代安邑人,官至司空,封晋昌郡王。善兵法,善骑射。天宝年间(742-756年)授果毅别将。安禄山反,守邓州,平河北,败吐蕃,威名大震。后任陈许节度使,宽赋税,简条教,不三年乃五谷丰登。
曲 端:北宋人,文韬武略集于一身,惩罚了贪官污吏、奸诈小人,老百姓心里高兴,安居乐业。官宣州观察使,好读书,善作文章,长于兵略。后来被奸臣陷害,死在大牢里,人们都感到万分痛惜。
曲 廉:明朝县官,治理水患,奖励耕种,政绩优良。
四、郡望堂号
平阳郡:三国魏置,治所在今山西省临汾县西南。
雁门郡:战国赵置,此后多以雁门为郡、道、县建制戍守。雁门关之称,始自唐初。因北方突厥崛起,屡有内犯,唐驻军于雁门山,于制高点铁裹门设关城,戍卒防守。
陕 郡:治所陕城(今河南省三门峡市西)。
晋昌郡:晋分敦煌郡置晋昌郡,治所在今安西东南。辖今安西、玉门市一带。其地在隋时均属敦煌郡,唐又析出为瓜州晋昌郡。
安康郡:即金州,古地名,西魏始置。隋改为西城郡,宋曰金州安康郡,治所西城(即今陕西省安康县)。
五、近代曲姓名人:云南白药的创者者曲焕章生于1880年,云南江川人,民国时期中医外伤科著名医家,1902年研制出伤科圣药百宝丹(即云南白药),开创曲氏百年中医药世家。
【曲姓宗祠通用联】
平阳望出;
姓启商臣。
指曲姓郡望和源流。
工书娴将略;
宽赋养民生。
上联:宋代镇戎人曲端,字正甫,工书而能文,娴熟兵略。官泾原路将,对外抵御西夏军,对内安定地方,以至路不拾遗。后历官宣州观察使、渭州知州。 下联:唐代安邑人曲环,喜读兵法,善于骑射。天宝年间任果毅别将,安禄山叛乱时,他参与讨伐史朝义,平定河北,又大破吐蕃兵,威名大震,封晋昌郡王。后任陈许节度使,宽赋敛,减苛政,不到三年而使境内五谷丰登。
工书文而娴将略;
宽赋敛以养民生。
同上。
躬率垦辟民称颂;
跋涉歼敌国始安。
上联:明代曲廉,任莆田知县时治理水患,兴修水利,亲率百姓复垦荒地,种植桑枣。又立社学,使外流之民回归。任满后百姓上书挽留,并立石颂其德行。 下联:元代曲枢,武宗时任平章政事,行大司农,封应国公。仁宗即位,加太保,领崇祥院、司天台事。
尚文章,娴韬钤,敌人曳兵而走;
宽赋敛,减条例,流民襁子以归。
上联:曲端。下联:曲环。 转自www.chaxunjiao.com https://www.chaxunjiao.com/
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万能查询网
1、长按上方二维码,保存至手机相册;
2、进微信扫一扫,从相册中选择识别二维码。
1、长按上方二维码,保存至手机相册;
2、进微信扫一扫,从相册中选择识别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