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姓
百家姓 百家姓排名 百家姓全文 百家姓姓氏大典 姓氏排名 新百家姓排名 百家姓的由来 百家姓起源 百家姓查询
百家姓大全 / 杞姓 杞氏家谱 杞姓起源 杞姓名人 杞姓的来源 杞姓起名
杞姓
杞[杞,读音作qǐ(ㄑㄧˇ)]
一.姓氏渊源:
第一个渊源:源于姒姓,出自西周时期杞国,属于以国名为氏。
据史籍《通志?氏族略二》中记载:“杞氏,姒姓,夏禹之后。”
西周初期,周武王即发寻找到夏禹的后人东楼公,赐封其杞邑(今河南杞县),东楼公在其帝建立了杞国,其后裔子孙遂以国名为姓氏,称杞氏。
周贞定王二十四年(楚惠王四十四年,公元前445年),杞国在楚惠王熊章的进攻之下亡国,杞简公姒春成了末代君主。灭国后的杞国王族后裔逃奔鲁国,以杞侯为夏后氏之后的缘故,以夏侯为复姓。
第二个渊源:源于彝族,出自宋、元时期云南大理国彝族自杞部,属于以部落名称为氏。
云南大理国自杞部,是彝族,活动在贵州、广西边界地区和云南楚雄一带,其酋在段氏大理国中曾任水兑分司吏,负责糟粮、物资的运输。
宋、元朝之际,大理政权归顺元世祖忽必烈。明朝初期洪武十四年秋季(公元1381年),明朝廷派大将蓝玉和沐英率大军讨伐尚据守云南地区的元梁王把匝剌·瓦尔密,大理政权段氏王族却忠于元朝,积极抵抗明军入滇,自杞部彝族所部却首先投靠明军统帅沐国公沐英,打开了明军进击云南的通道。
自杞部,有后裔子孙按汉制以汉姓“杞”为姓氏者,世代相传至今。后亦有改岂氏者。
二、迁徙分布
(缺)据《元和姓纂》卷六“杞”云:“姒姓,夏禹之后。周武王封东楼公于杞,后为楚所灭,子孙氏焉。(望出)齐郡。齐有杞殖,字梁。今齐州有杞氏。又《通志》卷二六《氏族略·以国为氏》:“杞氏,姒姓,夏禹之后。成汤放桀,其后稍绝;武王克纣,求禹后,得东楼公,而封之于杞,……子孙以国为氏。”杞姓氏族早已引起研究者之注意,但目光往往只固定在传为杞国所在的河南杞县或山东昌乐两处地点上,故顿感处处凿枘、种种不合。如顾颉刚先生云:“杞国在今河南开封道中间的杞县,莒国在今山东济宁道东北的莒县,两处相去千里……”而今杞器的出土与杞国故都的考定,遂使此项疑窦顿解,障翳一清。关于杞国研究的概括情况大体是:自清道光以来,在新泰市境出土一批有关杞国的青铜器,其铭辞皆有“杞伯”之文,于是开始引起学界重视,有学者认为此为杞国曾东迁新泰之证。但因匮乏旁证,其说少为人知。至20世纪80年代新泰又相继出土了与杞关系密切的“淳于”等戈,湮没千年的杞史渐次浮出水面。1999年中国先秦学会在新泰召开“全国首届杞文化学术研讨会”,对杞国史进行集中探讨。最后“与会绝大多数学者认为:最晚至春秋时起,杞国就迁于今山东新泰定都,新泰作为两千多年前的杞国古都的地位是有据可查。”(秦秘《“全国首届杞文化学术研讨会”学术综述》,载《杞文化与新秦》)据《中国行政区划·历史地名索引》载:“杞:姒姓古国,初在雍丘(今河南省杞县),后在淳于(今山东省安丘东北),战国初为楚所灭。”杞姓望居齐郡(西汉置齐郡,东汉为齐国,治临淄,今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城北)。
三、历史名人
杞 梁:一作杞殖(公元前?-前550),春秋时齐国大夫。攻战莒国时,冒矢突进,身中数箭战死,传其妻孟姜哭夫十日,城墙为之倒塌。后人编造“孟姜女哭长城”故事,误其为万杞良或范杞梁、范喜良。
四、郡望堂号
1、郡望
齐 郡:西汉先为临淄郡,东汉为齐国,后改齐郡(今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城北),治临淄。隋唐为青州北海郡。
2、堂号(缺)
附录:【杞姓典故、趣事】
〖杞梁与孟姜女真相〗
孟姜女哭长城是我国家喻户晓的民间故事。我一直以为这不过是一个传奇,或者把它当作神话也未尝不可。然而近日读书,才知道孟姜女确有其人,哭夫而城倒也确有其事。不过,哭倒的不是长城,孟姜女也不是生活在秦朝。孟姜女哭长城是民间在真人真事的基础上,千年来口口宣讲,而渐渐误传,以致于张冠李戴,倒把孟姜女的真实性打了个折扣。岂不惜哉!其实,孟姜女是春秋时齐国人,嫁给临淄人杞梁为妇。杞梁事母至孝,而且孔武有力,勇名远扬。只是出身庶族,无官无职,务农为生。
是时,齐庄公想重振齐桓公的霸业,于是出兵攻打莒国。为了激励将士,齐庄公赏赐州绰、贾举二勇士,一人赐了一辆五匹马的战车。州绰和贾举二人十分高兴,贾举又推荐说临淄那个地方有华周和杞梁二人,也很勇敢。于是齐庄公召来华周和杞梁二人,一见之下,果然象是勇士。于是赐了一辆一匹马拉的战车给华周和杞梁。见面之后,退了下来。华周满心的不高兴,对杞梁说道:“同样是赏赐勇士,赏给州绰和贾举一人一辆五马战车,却只赏给我们两个人一辆一马战车,对于我们来说,不是赏赐,是侮辱。干什么干,不如逃跑,另寻他处吧。”杞梁一听,有点犹豫,对华周说道:“我家里还有老母亲,让我回去跟老母亲说一声,然而再跑不晚。”
杞梁回家,将事情前因后果告诉了母亲。母亲教训了杞梁一番,说:“如果你生时没有什么功劳,死时不能出名,就是坐了五马战车,人家也会笑话你。如果你有大功劳,又死得哄哄烈烈,那么即使是那些坐五马战车的人,也不如你。君命不可违,你还是去努力打仗吧。”杞梁把母亲的话跟华周一讲,华周面红耳赤,叹道:“妇人都懂得的道理,我却不懂,惭愧惭愧!”
于是华周和杞梁二人同乘一车,在齐庄公军营中听候调遣。这一天齐庄公调兵遣将,准备开拔。华周与杞梁主动请婴,要做前锋。齐庄公问道:“你们要步兵多少人?战车多少乘?”二人回答说道:“既不用兵,也不用车,我们就坐你赏给我们的战车,两个人一辆车足够了。”齐庄公想看看二人到底如何勇敢,大笑着同意了。杞梁二人出了大帐,约定轮流驾车,临行的时候,说道,如果能有一个人在车上守住右边,就笃定能战胜一支军队了。这时有一个小兵叫做隰候重的挺身而出,愿意同行。于是一人驾车,一人拿着兵器在车左,一人拿着兵器在车右,向莒国都城进发。
莒国国君黎比公听说齐军马上要到了,亲自率领三百个步兵到城效巡察。正好与杞梁二人相遇。杞梁三人张目大喝,说我是齐将,你们谁敢上来决一死战?黎比公没想到齐军来得这么快,大吃一惊,再仔细一看,只此一车,并无后继。于是命令三百步兵围攻三人。杞梁与华周对隰候重说,你在车上击鼓助威,看我们如何杀敌!于是二人跳下战车,手持长戟,冲入重围,左右冲突,长戟横扫,当者披靡。三百个战士居然被二人杀得死伤过半。黎比公大为惊叹,对二人说道:“别打了,我知道你们二人的厉害了,只要你们归顺莒国,我把莒国一分为二,给你们一半。”二人嘿嘿笑道:“抛弃国家投降敌人,是不忠;领了军命而不去完全,是不信。不忠不信而贪图私利,不是我们的为人。”说完,又奋戟砍杀。黎比公抵敌不住,大败而走。
齐庄公听说二人大败黎比公,连忙派了使者轻马快车,前来慰问,许诺给予大封赏。杞梁二人嘿然而笑,说道:“大王赏给别人五马战车,而只赏我们一马战车,是以为我们不勇,现在又用重利来封赏我们,是以为我们重利轻义。我们真的这么品行低下吗?”于是赶跑使者,弃车步行,直逼莒国都门。
黎比公知道不胜不了三人。于是在城门狭道处挖土成沟,在沟里装满烧得红红的木炭,炭火腾焰,人根本没法举步。隰候重说道:“古来将士,能青史留名的,肯定是不怕死的,我能让你们过去。”于是隰候重顶着盾牌,趴到炭上,让杞梁二人从盾上走过。等二人过去之后,再回头看时,隰候重已经被烧得浑身焦黑了。二人大哭一场,持戟杀入城门。黎比公早就在城门埋伏下弓箭手,万箭齐射。杞梁二人冒矢突进,身中数箭,又杀了二十七人。守城的军士环立城上,皆向下拼命射箭。杞梁伤重先死。华周力尽被俘。
莒国被三人吓破了胆,等齐庄公大军到时,不战而败。齐庄公凯旋而归。齐庄公将杞梁尸体殡于郊外,正要入郊,正好碰上杞梁的妻子孟姜来迎夫尸。庄公停车,使人到孟姜前吊丧。孟姜寒着脸说道:“吊丧是在郊外吊的吗?这是哪家的礼仪?”齐庄公大为惭愧,于是将杞梁之尸殡于其家而去吊丧。孟姜女发丧,到了城门之外,停棺露宿三日。孟姜女扶棺大哭,涕泪俱尽,以致于哭出血来。突然之间,齐国都城崩陷数尺。“由哀痛迫切,精诚之所致也”。后来亚圣孟子说“华周杞梁之妻,善哭其夫而变国俗”,此之谓也。
诸公若不信其实,可翻出《左传》对照察看,祥见《左传》之《襄公二十三年》另外注明:可能哭是真事,墙倒也是真事,但哭与墙倒之间肯定没有必然联系,只是一个巧合。多此一句,是防止有人再抓漏洞。
-----------------------------------------------------------------
〖杞人忧天〗
语出:《列子·天瑞第一》:“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身亡所寄,废寝食者。”
典故:据说杞国有一人,生性孤僻,整日胡思乱想,并经常会想一些稀奇古怪的问题,让人既感到莫名其妙也让人觉得可笑。
一日,他凝神望着苍天,一个意念突然闪现:天哪!倘若有一天,天塌了,那可该怎么办呀?我们该往哪儿跑呀?他望了望四周,更觉心惊,岂不是无路可走了而被压死?想到这,他便开始越想越恐怖,越想越无法安然入睡,甚至连吃饭也吃不下。日子长了以后他开始日渐消瘦,神恍惚。
亲友们见他终日面容憔悴,感到纳闷。当知道了原因后,大家哑然失笑,便劝他说:“你呀,何必为这种事苦恼呢?从古至今还没有听说天会塌下来。更何况,天真的塌来了,你如此忧虑发愁就也解决不了问题。”然而他对这样的劝说一个字也听不进。他也由此渐渐病体缠身。
当然了,日子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天还是没有塌下来。可笑而可怜的他,直到临死之时他还念念叨叨此事。
释义:杞:周代诸侯国名,在今河南杞县一带。杞国有个人怕天塌下来。比喻不必要的或缺乏根据的忧虑和担心。
范例:清·李汝珍《镜花缘·第二十七回》:“札人忧天,伯虑愁眼。” 转自www.chaxunjiao.com https://www.chaxunjiao.com/
一.姓氏渊源:
第一个渊源:源于姒姓,出自西周时期杞国,属于以国名为氏。
据史籍《通志?氏族略二》中记载:“杞氏,姒姓,夏禹之后。”
西周初期,周武王即发寻找到夏禹的后人东楼公,赐封其杞邑(今河南杞县),东楼公在其帝建立了杞国,其后裔子孙遂以国名为姓氏,称杞氏。
周贞定王二十四年(楚惠王四十四年,公元前445年),杞国在楚惠王熊章的进攻之下亡国,杞简公姒春成了末代君主。灭国后的杞国王族后裔逃奔鲁国,以杞侯为夏后氏之后的缘故,以夏侯为复姓。
第二个渊源:源于彝族,出自宋、元时期云南大理国彝族自杞部,属于以部落名称为氏。
云南大理国自杞部,是彝族,活动在贵州、广西边界地区和云南楚雄一带,其酋在段氏大理国中曾任水兑分司吏,负责糟粮、物资的运输。
宋、元朝之际,大理政权归顺元世祖忽必烈。明朝初期洪武十四年秋季(公元1381年),明朝廷派大将蓝玉和沐英率大军讨伐尚据守云南地区的元梁王把匝剌·瓦尔密,大理政权段氏王族却忠于元朝,积极抵抗明军入滇,自杞部彝族所部却首先投靠明军统帅沐国公沐英,打开了明军进击云南的通道。
自杞部,有后裔子孙按汉制以汉姓“杞”为姓氏者,世代相传至今。后亦有改岂氏者。
二、迁徙分布
(缺)据《元和姓纂》卷六“杞”云:“姒姓,夏禹之后。周武王封东楼公于杞,后为楚所灭,子孙氏焉。(望出)齐郡。齐有杞殖,字梁。今齐州有杞氏。又《通志》卷二六《氏族略·以国为氏》:“杞氏,姒姓,夏禹之后。成汤放桀,其后稍绝;武王克纣,求禹后,得东楼公,而封之于杞,……子孙以国为氏。”杞姓氏族早已引起研究者之注意,但目光往往只固定在传为杞国所在的河南杞县或山东昌乐两处地点上,故顿感处处凿枘、种种不合。如顾颉刚先生云:“杞国在今河南开封道中间的杞县,莒国在今山东济宁道东北的莒县,两处相去千里……”而今杞器的出土与杞国故都的考定,遂使此项疑窦顿解,障翳一清。关于杞国研究的概括情况大体是:自清道光以来,在新泰市境出土一批有关杞国的青铜器,其铭辞皆有“杞伯”之文,于是开始引起学界重视,有学者认为此为杞国曾东迁新泰之证。但因匮乏旁证,其说少为人知。至20世纪80年代新泰又相继出土了与杞关系密切的“淳于”等戈,湮没千年的杞史渐次浮出水面。1999年中国先秦学会在新泰召开“全国首届杞文化学术研讨会”,对杞国史进行集中探讨。最后“与会绝大多数学者认为:最晚至春秋时起,杞国就迁于今山东新泰定都,新泰作为两千多年前的杞国古都的地位是有据可查。”(秦秘《“全国首届杞文化学术研讨会”学术综述》,载《杞文化与新秦》)据《中国行政区划·历史地名索引》载:“杞:姒姓古国,初在雍丘(今河南省杞县),后在淳于(今山东省安丘东北),战国初为楚所灭。”杞姓望居齐郡(西汉置齐郡,东汉为齐国,治临淄,今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城北)。
三、历史名人
杞 梁:一作杞殖(公元前?-前550),春秋时齐国大夫。攻战莒国时,冒矢突进,身中数箭战死,传其妻孟姜哭夫十日,城墙为之倒塌。后人编造“孟姜女哭长城”故事,误其为万杞良或范杞梁、范喜良。
四、郡望堂号
1、郡望
齐 郡:西汉先为临淄郡,东汉为齐国,后改齐郡(今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城北),治临淄。隋唐为青州北海郡。
2、堂号(缺)
附录:【杞姓典故、趣事】
〖杞梁与孟姜女真相〗
孟姜女哭长城是我国家喻户晓的民间故事。我一直以为这不过是一个传奇,或者把它当作神话也未尝不可。然而近日读书,才知道孟姜女确有其人,哭夫而城倒也确有其事。不过,哭倒的不是长城,孟姜女也不是生活在秦朝。孟姜女哭长城是民间在真人真事的基础上,千年来口口宣讲,而渐渐误传,以致于张冠李戴,倒把孟姜女的真实性打了个折扣。岂不惜哉!其实,孟姜女是春秋时齐国人,嫁给临淄人杞梁为妇。杞梁事母至孝,而且孔武有力,勇名远扬。只是出身庶族,无官无职,务农为生。
是时,齐庄公想重振齐桓公的霸业,于是出兵攻打莒国。为了激励将士,齐庄公赏赐州绰、贾举二勇士,一人赐了一辆五匹马的战车。州绰和贾举二人十分高兴,贾举又推荐说临淄那个地方有华周和杞梁二人,也很勇敢。于是齐庄公召来华周和杞梁二人,一见之下,果然象是勇士。于是赐了一辆一匹马拉的战车给华周和杞梁。见面之后,退了下来。华周满心的不高兴,对杞梁说道:“同样是赏赐勇士,赏给州绰和贾举一人一辆五马战车,却只赏给我们两个人一辆一马战车,对于我们来说,不是赏赐,是侮辱。干什么干,不如逃跑,另寻他处吧。”杞梁一听,有点犹豫,对华周说道:“我家里还有老母亲,让我回去跟老母亲说一声,然而再跑不晚。”
杞梁回家,将事情前因后果告诉了母亲。母亲教训了杞梁一番,说:“如果你生时没有什么功劳,死时不能出名,就是坐了五马战车,人家也会笑话你。如果你有大功劳,又死得哄哄烈烈,那么即使是那些坐五马战车的人,也不如你。君命不可违,你还是去努力打仗吧。”杞梁把母亲的话跟华周一讲,华周面红耳赤,叹道:“妇人都懂得的道理,我却不懂,惭愧惭愧!”
于是华周和杞梁二人同乘一车,在齐庄公军营中听候调遣。这一天齐庄公调兵遣将,准备开拔。华周与杞梁主动请婴,要做前锋。齐庄公问道:“你们要步兵多少人?战车多少乘?”二人回答说道:“既不用兵,也不用车,我们就坐你赏给我们的战车,两个人一辆车足够了。”齐庄公想看看二人到底如何勇敢,大笑着同意了。杞梁二人出了大帐,约定轮流驾车,临行的时候,说道,如果能有一个人在车上守住右边,就笃定能战胜一支军队了。这时有一个小兵叫做隰候重的挺身而出,愿意同行。于是一人驾车,一人拿着兵器在车左,一人拿着兵器在车右,向莒国都城进发。
莒国国君黎比公听说齐军马上要到了,亲自率领三百个步兵到城效巡察。正好与杞梁二人相遇。杞梁三人张目大喝,说我是齐将,你们谁敢上来决一死战?黎比公没想到齐军来得这么快,大吃一惊,再仔细一看,只此一车,并无后继。于是命令三百步兵围攻三人。杞梁与华周对隰候重说,你在车上击鼓助威,看我们如何杀敌!于是二人跳下战车,手持长戟,冲入重围,左右冲突,长戟横扫,当者披靡。三百个战士居然被二人杀得死伤过半。黎比公大为惊叹,对二人说道:“别打了,我知道你们二人的厉害了,只要你们归顺莒国,我把莒国一分为二,给你们一半。”二人嘿嘿笑道:“抛弃国家投降敌人,是不忠;领了军命而不去完全,是不信。不忠不信而贪图私利,不是我们的为人。”说完,又奋戟砍杀。黎比公抵敌不住,大败而走。
齐庄公听说二人大败黎比公,连忙派了使者轻马快车,前来慰问,许诺给予大封赏。杞梁二人嘿然而笑,说道:“大王赏给别人五马战车,而只赏我们一马战车,是以为我们不勇,现在又用重利来封赏我们,是以为我们重利轻义。我们真的这么品行低下吗?”于是赶跑使者,弃车步行,直逼莒国都门。
黎比公知道不胜不了三人。于是在城门狭道处挖土成沟,在沟里装满烧得红红的木炭,炭火腾焰,人根本没法举步。隰候重说道:“古来将士,能青史留名的,肯定是不怕死的,我能让你们过去。”于是隰候重顶着盾牌,趴到炭上,让杞梁二人从盾上走过。等二人过去之后,再回头看时,隰候重已经被烧得浑身焦黑了。二人大哭一场,持戟杀入城门。黎比公早就在城门埋伏下弓箭手,万箭齐射。杞梁二人冒矢突进,身中数箭,又杀了二十七人。守城的军士环立城上,皆向下拼命射箭。杞梁伤重先死。华周力尽被俘。
莒国被三人吓破了胆,等齐庄公大军到时,不战而败。齐庄公凯旋而归。齐庄公将杞梁尸体殡于郊外,正要入郊,正好碰上杞梁的妻子孟姜来迎夫尸。庄公停车,使人到孟姜前吊丧。孟姜寒着脸说道:“吊丧是在郊外吊的吗?这是哪家的礼仪?”齐庄公大为惭愧,于是将杞梁之尸殡于其家而去吊丧。孟姜女发丧,到了城门之外,停棺露宿三日。孟姜女扶棺大哭,涕泪俱尽,以致于哭出血来。突然之间,齐国都城崩陷数尺。“由哀痛迫切,精诚之所致也”。后来亚圣孟子说“华周杞梁之妻,善哭其夫而变国俗”,此之谓也。
诸公若不信其实,可翻出《左传》对照察看,祥见《左传》之《襄公二十三年》另外注明:可能哭是真事,墙倒也是真事,但哭与墙倒之间肯定没有必然联系,只是一个巧合。多此一句,是防止有人再抓漏洞。
-----------------------------------------------------------------
〖杞人忧天〗
语出:《列子·天瑞第一》:“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身亡所寄,废寝食者。”
典故:据说杞国有一人,生性孤僻,整日胡思乱想,并经常会想一些稀奇古怪的问题,让人既感到莫名其妙也让人觉得可笑。
一日,他凝神望着苍天,一个意念突然闪现:天哪!倘若有一天,天塌了,那可该怎么办呀?我们该往哪儿跑呀?他望了望四周,更觉心惊,岂不是无路可走了而被压死?想到这,他便开始越想越恐怖,越想越无法安然入睡,甚至连吃饭也吃不下。日子长了以后他开始日渐消瘦,神恍惚。
亲友们见他终日面容憔悴,感到纳闷。当知道了原因后,大家哑然失笑,便劝他说:“你呀,何必为这种事苦恼呢?从古至今还没有听说天会塌下来。更何况,天真的塌来了,你如此忧虑发愁就也解决不了问题。”然而他对这样的劝说一个字也听不进。他也由此渐渐病体缠身。
当然了,日子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天还是没有塌下来。可笑而可怜的他,直到临死之时他还念念叨叨此事。
释义:杞:周代诸侯国名,在今河南杞县一带。杞国有个人怕天塌下来。比喻不必要的或缺乏根据的忧虑和担心。
范例:清·李汝珍《镜花缘·第二十七回》:“札人忧天,伯虑愁眼。” 转自www.chaxunjiao.com https://www.chaxunjiao.com/
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万能查询网
1、长按上方二维码,保存至手机相册;
2、进微信扫一扫,从相册中选择识别二维码。
1、长按上方二维码,保存至手机相册;
2、进微信扫一扫,从相册中选择识别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