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姓
百家姓 百家姓排名 百家姓全文 百家姓姓氏大典 姓氏排名 新百家姓排名 百家姓的由来 百家姓起源 百家姓查询
百家姓大全 / 寸姓 寸氏家谱 寸姓起源 寸姓名人 寸姓的来源 寸姓起名
寸姓
寸[寸,读音作cuàn(ㄘㄨㄢˋ),亦可读作cùn(ㄘㄨㄣˋ)]
一.姓氏渊源:
第一个渊源:源于古爨族,出自汉朝末期云南爨族政权贵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
寸氏的族人原来居是住在滇东曲靖到川西南的巴县一带,他们分两次先后来到滇西的腾冲一带,在那里形成寸姓。第一次是在隋、唐时期,当时,寸氏的祖先是滇东曲靖一带的爨姓。从晋朝到唐朝时期,保山一带有仆从娃子(奴隶)造反,爨氏政权于是就派出军队到保山地区镇压,有一些爨氏族人随军过来,到了云南腾冲保山地区后,就没再回去,这就是来腾冲最早的寸氏族人。自宋朝以后,爨氏族人确觉自己的姓氏笔划实在太以繁琐,便以简代繁,取近谐音之字改为寸氏。
寸氏族人大多分布在中国西南地区,主要分布在云南省腾冲地区和缅甸,其姓氏读音仍与爨字读音一样,读作cuàn(ㄘㄨㄢˋ),不可读作cùn(ㄘㄨㄣˋ)。
著名近现代游旅文学家艾芜(公元1904~1992年,原名汤道耕,笔名刘明、吴岩、汤爱吾、艾芜等;四川新都区清流镇连丰村人)在所著的《南行记》中,就记载有“寸师爷”,并说明“寸氏”为云南腾冲地区的望族大姓。
第二个渊源:源于芈姓,出自汉朝刘氏帝王后裔,属于夷化改姓汉化为氏。刘氏日裔族人在明、清两朝期间,曾有返回中国大陆者,多在长江流域的江、浙、皖一带经商。后有留居不归者,有人取“寸”为姓氏,称寸氏,但读音作cùn(ㄘㄨㄣˋ)。
二.郡望:
腾越郡:腾越郡是云南地区独具特色的地域之一,古称腾充、藤越,在云南和东南亚一贯享有盛誉。腾越郡在秦汉之际建立,在历史上曾管辖和影响着怒江以西的广大地域。自唐朝起,腾充(冲)、藤(腾)越之称即交替使用。后自明朝嘉靖三年(公元1524年)至民国十九年(公元1930年)的四百零六年间,怒江以西的一个广阔的大行政区域(州、厅、道)一直以腾越命名,其间,民国元年和二年(公元1912~1913年)称腾冲府。抗日战争期间,腾冲是民国政府“远征军”以武力收复的唯一一块被日寇侵占的国土。
三.历史名人:
寸开泰:(公元1863~1925年),字晓亭,号心丹;云南腾冲洞坪人。著名清朝学者。
寸馥清:(生卒年待考),云南腾冲和顺人。著名民主革命先驱、教育家。
清光绪三十年(公元1904年),云南巡抚林绍年奏准,资送第一批留日学生,腾越地区有寸馥清、李根源二人。清光绪三十二年(公元1906年),寸馥清开始在黉学办“文化学堂”,后改名“腾冲城立两等学堂”。
民国四年(公元1915年)8月,在来凤书院院址建立腾冲县立中学,委任寸馥清为第一任校长,为腾冲开办中学之始。次年,学校迁新财神庙。
寸品升:(生卒年待考),云南腾冲和顺人。著名民主革命先驱。
其所起草的“讨袁檄文”被胡适称为“天南第一笔”。后为民国成立为众议院议员。
寸性奇:(公元1895~1941年),云南腾冲和顺人。著名中国国民革命军陆军中将,抗日英烈。
寸海亭:(公元1855年待考),云南腾冲和顺人。著名民主革命先驱,旅缅侨领、老同盟会员,“寸家玉”创名者。
寸仲猷:(公元1898~1942年),云南腾冲和顺人。著名民主革命先驱、教育家。
在云南腾冲保山县和顺镇,有个中国第一乡村图书馆——和顺图书馆,他的创始人,就是寸馥清和寸仲猷。
和顺图书馆的前进路上,有汗水,有智慧,有心血,还有生命。1938年写下《本馆经济史略》的寸仲猷先生,是和顺书报社的两名发起人之一,是和顺图书馆的一名“接生婆”。寸仲猷是位文化多面手,不仅古文功底深厚,且精通缅、英两种语言。还为益群中学的建立出过大力,为和顺“星光音乐社”捐赠过音乐器材,是腾冲集邮界的先驱。
为了家乡的文化事业,为了和顺图书馆这个“婴儿”健康成长,寸仲猷往来于中缅之间。除了募筹资金外,在缅甸设立驻缅经理处,北京、上海等内地城市出版的书报经香港到仰光转入腾冲,解决了内地书报迟迟运不到边城的困难。
可惜的是1942年4月,日寇席卷缅甸,寸仲猷满腔悲愤,将各地寄给图书馆的书报和家产打理好驮运回国,路上被土匪杀害。劫匪们打开驮子大失所望,看见的是大量书报和集邮邮票,根本就没有什么金银珠宝。
这位活了四十四个春秋的和顺图书馆的奠基人之一虽然肉体毁了,但寸仲猷制赠给馆里的钢印至今还在使用。印把上“寸嗣徽赠”四个大字灼灼耀眼,铭记着他的奉献,辉映着他的人生,也使人看到当时和顺乡人的拳拳赤心。
寸树声:(公元1896~1978年),字雨洲;云南腾冲和顺人。著名爱国民主人士、教育家。
寸 珩:(公元1935~今),云南腾冲和顺人。著名遗传学研究员。
1959年毕业于华西医科大学医疗系。现任中国医学科学院输血所室主任。兼任广州、长春两市血液中心细胞研究室窖座教授。政府特殊津贴享受者。
擅于进行细胞工程研究工作。进行人类肿瘤细胞分离培养,1983年创建了我国第一株人骨髓瘤细胞株IBTCHM8310。为当时可供人—人杂交瘤单抗母体细胞的世界第三株细胞。为我国开展人—人杂交瘤研究作了贡献。
1987年获全国卫生文明建设先进工作者称号,获四川科技进步二等奖。在承担国家“七五”医学重点攻关研究期间先后共创建了六株人类细胞株。其中两株通过同行专家会鉴定为国内首创。人胎儿细胞株HFT8810在体外培养二年多共传二百余代仍一直保持着分泌人胸腺素的功能为国际领先水平。
1992年被评为医科院精神文明建设积极分子,1993年荣获四川省科技进步三等奖。
寸待衡:(公元1940~今),云南腾冲和顺人。著名地方电子学工程师,
原腾冲县农业广播电视学校副主任。1964年9月于昆明农林学院林学专业分配到保山行署林业局。1981年调腾冲县林业局,进行地、省和国家级科研成果奖。
1987年2月调腾冲县农广校从事农职业教育。在没有专职校长的情况下政府任命为教导处副主任及领导小组成员。刚到校时,一无场地二无设备三无教师四缺经费,但其干一行爱一行,在县委和政府及有关部门支持下,与其它同志一道努力拼搏建盖了一千五百平方米木楼两幢,购置了电教设备、十台微型计算机、一辆车,固定资产达二十万元,办学条件总值三十三万元。十多年累计招生二十二个专业两千一百余人,其中中专学历生一千九百余人,毕业六百余人,专修班六十余人,毕业五十余人,在专一百余人。
1987年在全省首次创办全日制烟草班毕业后成为全县创建烟草行业的骨干。全日制班共办七个,三百五十余人,毕业三百余人。
分管学籍管理中,坚持一个“勤”字,学员个人档案及集体档案均规范管理,便于查寻,为教学和用人单位提供依据,并随时可提供各级所需数据。还承担多门课程的教学,教学质量较高为发展腾冲县农村经济发挥了一定作用。
数次被省评为办学先进集体,先后几次被省农业厅、行署农业局、县农业局给予先进教育工作者的殊荣。现虽接近退休,但仍热爱职业教育,为科技兴农再尽一点微簿之力。
寸发标:(公元1962~今),白族,云南腾冲和顺人。著名民族手工业大师。
1978年初中毕业随父学艺(系家中多六代传人),走南闯北做活,先后到过云南、贵州、广西、西藏、宁夏、甘肃、陕西等省区的少数民族县居区。
1987年到拉萨从事民族手工艺的开发研制,聘为西藏自治区福利企业总公司民族用品加工部经理设计制作了大量佛事和藏民族生活用品。
1996年回嘉华村创办“寸发标手工艺作坊”,制作以九龙杯、酒具为代表的民族手工艺品。专业特长与成就:在十多年的实践中,熟练地掌握了金属雕刻制作的技艺,能用黄金,白银和黄、红白铜等作原料,设计制作出数十种民族手工艺品和生活用品,主要有九龙壶酒具、九龙喷雾火锅、鹤阳八景酒具、九龙奖怀、银包木碗、金龙、金剪刀等。
曾多次参加省、州旅游产品交易会,产品销售到省内及西藏、四川、贵州、广东、深圳、北京、上海等地;部分产品远销到美国、法国、印度、尼泊尔等国家,多件精品被云南省民族博物馆收藏。多次被云南民影学院民族艺术系聘请讲学和指导学生学习。荣誉与奖励:1996年首创的“标样牌”九龙酒具获国家专利。
1999年6月被云南省文化厅首批授予“云南省民族民间高级美术师”称号,是全省首批获该称号的十三人中年龄最小的一个。
寸国义:(公元1933~今),云南腾冲和顺人。著名缅甸归侨,文艺工作者。
文山州侨联副主席,男中音歌唱演员,中国音乐家协会云南分会会员。
本人作词,刘世坤作曲《畴阳河连着中南海》发表于1973年9月云岭新歌(云南创作歌曲)。1982年10月在广西演出,在江日报报道“民族艺苑绽新花”作者,东明,永年。“寸国义同志的男中音独唱,声音浑厚明亮,吐字清晰,演唱自然,感情朴实,获得了观众的热烈赞扬”。
1961~1984年在文山州民族文工团任歌唱演员,歌唱队队长及声乐教员,二十多年坚持上山下乡到部队为工农兵演唱,到过州外和省外及越南河江省演出,省广播电台曾录音广播。
1980年9月在北京参加全国少数民族文艺会演,担任云南代表队歌唱队副队长。该团的彝族舞蹈《铜鼓舞》轰动了北京舞台,现该舞蹈已拍摄在《姹紫嫣红》影片中,其领唱和伴唱,此录音带以后被省歌舞团带到东南亚几个国家演出时使用,外专州和延边歌舞团和中央民族歌舞团也来信要此录音。
1981年10月到扣林山主峰阵地九勇士所在地和有名的“80年代上甘岭”为解放军指战员演出,演唱了《驼铃》、《我和班长》、《怀念战友》等歌,深受欢迎。云南省华侨历史学会会员,文山州政协第七届委员、云南省侨联第五届委员、云南省侨联第六届名誉委员。
1982年6月、8月、12月曾先后出席文山州、云南省、全国归侨侨眷侨务工作者先进集体先进个人表彰大会。1986年10月被全国侨联评为侨联工作积极分子。
1987年9月出席云南省归侨侨眷侨务工作者先进集体先进个人表彰大会。
寸爱信:(公元1935~今),云南腾冲和顺人。著名地方侨务工作者。
毕业于云南省腾冲县益群中学。现任云南省盈江县侨联副主席兼秘书长、侨办副主任,兼盈江县首届海外联谊会副会长,傣族景颇族自治州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自从事侨务工作以来,认真贯彻执行党的侨务政策,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为侨民服务的宗旨,广泛开展联谊工作,积极为侨民排忧解难。1991年到条件比较艰苦的侨乡昔马乡参加“双文明”建设工作期间,亲自领导高产杂交玉米种植实验成功,为大面积推广高产杂交玉米,解决侨乡昔马的缺粮问题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特别是在着马遭到历史上罕见的洪水和泥石流灾害后,不顾个人安危,夜以继日地配合乡党委、政府领导抗洪救灾和重建家园工作,并带头发起捐资捐物活动,深得侨乡群众好评。
盈江县城是省级对外开放口岸,为促进当地经济建设的发展和对外开放,1992年,凭着在侨界中的威望,对侨商多方宣传开导,解除顾虑,动员五户侨商申报开办盈江县首批“三资”企业,使五家“三资”企业得以顺利开张营业。适应改革开放的大潮,开办了县侨联直属企业“边侨商号”,缓解了县侨联经费的不足。
1993年该县一侨商与广东某个体户发生价值上千万元的经济纠纷案,其以事实为依据出庭作证,协助司法部门圆满解决了此案,为侨商挽回了不必要的经济损失,在当地及缅甸边境产生了很大影响。
个人曾先后三次被县直机关党委评为优秀共产党员,1992年被评为云南省侨务工作者先进个人。1999年业绩人编《中国侨界模范人物名典》。
转自www.chaxunjiao.com https://www.chaxunjiao.com/
一.姓氏渊源:
第一个渊源:源于古爨族,出自汉朝末期云南爨族政权贵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
寸氏的族人原来居是住在滇东曲靖到川西南的巴县一带,他们分两次先后来到滇西的腾冲一带,在那里形成寸姓。第一次是在隋、唐时期,当时,寸氏的祖先是滇东曲靖一带的爨姓。从晋朝到唐朝时期,保山一带有仆从娃子(奴隶)造反,爨氏政权于是就派出军队到保山地区镇压,有一些爨氏族人随军过来,到了云南腾冲保山地区后,就没再回去,这就是来腾冲最早的寸氏族人。自宋朝以后,爨氏族人确觉自己的姓氏笔划实在太以繁琐,便以简代繁,取近谐音之字改为寸氏。
寸氏族人大多分布在中国西南地区,主要分布在云南省腾冲地区和缅甸,其姓氏读音仍与爨字读音一样,读作cuàn(ㄘㄨㄢˋ),不可读作cùn(ㄘㄨㄣˋ)。
著名近现代游旅文学家艾芜(公元1904~1992年,原名汤道耕,笔名刘明、吴岩、汤爱吾、艾芜等;四川新都区清流镇连丰村人)在所著的《南行记》中,就记载有“寸师爷”,并说明“寸氏”为云南腾冲地区的望族大姓。
第二个渊源:源于芈姓,出自汉朝刘氏帝王后裔,属于夷化改姓汉化为氏。刘氏日裔族人在明、清两朝期间,曾有返回中国大陆者,多在长江流域的江、浙、皖一带经商。后有留居不归者,有人取“寸”为姓氏,称寸氏,但读音作cùn(ㄘㄨㄣˋ)。
二.郡望:
腾越郡:腾越郡是云南地区独具特色的地域之一,古称腾充、藤越,在云南和东南亚一贯享有盛誉。腾越郡在秦汉之际建立,在历史上曾管辖和影响着怒江以西的广大地域。自唐朝起,腾充(冲)、藤(腾)越之称即交替使用。后自明朝嘉靖三年(公元1524年)至民国十九年(公元1930年)的四百零六年间,怒江以西的一个广阔的大行政区域(州、厅、道)一直以腾越命名,其间,民国元年和二年(公元1912~1913年)称腾冲府。抗日战争期间,腾冲是民国政府“远征军”以武力收复的唯一一块被日寇侵占的国土。
三.历史名人:
寸开泰:(公元1863~1925年),字晓亭,号心丹;云南腾冲洞坪人。著名清朝学者。
寸馥清:(生卒年待考),云南腾冲和顺人。著名民主革命先驱、教育家。
清光绪三十年(公元1904年),云南巡抚林绍年奏准,资送第一批留日学生,腾越地区有寸馥清、李根源二人。清光绪三十二年(公元1906年),寸馥清开始在黉学办“文化学堂”,后改名“腾冲城立两等学堂”。
民国四年(公元1915年)8月,在来凤书院院址建立腾冲县立中学,委任寸馥清为第一任校长,为腾冲开办中学之始。次年,学校迁新财神庙。
寸品升:(生卒年待考),云南腾冲和顺人。著名民主革命先驱。
其所起草的“讨袁檄文”被胡适称为“天南第一笔”。后为民国成立为众议院议员。
寸性奇:(公元1895~1941年),云南腾冲和顺人。著名中国国民革命军陆军中将,抗日英烈。
寸海亭:(公元1855年待考),云南腾冲和顺人。著名民主革命先驱,旅缅侨领、老同盟会员,“寸家玉”创名者。
寸仲猷:(公元1898~1942年),云南腾冲和顺人。著名民主革命先驱、教育家。
在云南腾冲保山县和顺镇,有个中国第一乡村图书馆——和顺图书馆,他的创始人,就是寸馥清和寸仲猷。
和顺图书馆的前进路上,有汗水,有智慧,有心血,还有生命。1938年写下《本馆经济史略》的寸仲猷先生,是和顺书报社的两名发起人之一,是和顺图书馆的一名“接生婆”。寸仲猷是位文化多面手,不仅古文功底深厚,且精通缅、英两种语言。还为益群中学的建立出过大力,为和顺“星光音乐社”捐赠过音乐器材,是腾冲集邮界的先驱。
为了家乡的文化事业,为了和顺图书馆这个“婴儿”健康成长,寸仲猷往来于中缅之间。除了募筹资金外,在缅甸设立驻缅经理处,北京、上海等内地城市出版的书报经香港到仰光转入腾冲,解决了内地书报迟迟运不到边城的困难。
可惜的是1942年4月,日寇席卷缅甸,寸仲猷满腔悲愤,将各地寄给图书馆的书报和家产打理好驮运回国,路上被土匪杀害。劫匪们打开驮子大失所望,看见的是大量书报和集邮邮票,根本就没有什么金银珠宝。
这位活了四十四个春秋的和顺图书馆的奠基人之一虽然肉体毁了,但寸仲猷制赠给馆里的钢印至今还在使用。印把上“寸嗣徽赠”四个大字灼灼耀眼,铭记着他的奉献,辉映着他的人生,也使人看到当时和顺乡人的拳拳赤心。
寸树声:(公元1896~1978年),字雨洲;云南腾冲和顺人。著名爱国民主人士、教育家。
寸 珩:(公元1935~今),云南腾冲和顺人。著名遗传学研究员。
1959年毕业于华西医科大学医疗系。现任中国医学科学院输血所室主任。兼任广州、长春两市血液中心细胞研究室窖座教授。政府特殊津贴享受者。
擅于进行细胞工程研究工作。进行人类肿瘤细胞分离培养,1983年创建了我国第一株人骨髓瘤细胞株IBTCHM8310。为当时可供人—人杂交瘤单抗母体细胞的世界第三株细胞。为我国开展人—人杂交瘤研究作了贡献。
1987年获全国卫生文明建设先进工作者称号,获四川科技进步二等奖。在承担国家“七五”医学重点攻关研究期间先后共创建了六株人类细胞株。其中两株通过同行专家会鉴定为国内首创。人胎儿细胞株HFT8810在体外培养二年多共传二百余代仍一直保持着分泌人胸腺素的功能为国际领先水平。
1992年被评为医科院精神文明建设积极分子,1993年荣获四川省科技进步三等奖。
寸待衡:(公元1940~今),云南腾冲和顺人。著名地方电子学工程师,
原腾冲县农业广播电视学校副主任。1964年9月于昆明农林学院林学专业分配到保山行署林业局。1981年调腾冲县林业局,进行地、省和国家级科研成果奖。
1987年2月调腾冲县农广校从事农职业教育。在没有专职校长的情况下政府任命为教导处副主任及领导小组成员。刚到校时,一无场地二无设备三无教师四缺经费,但其干一行爱一行,在县委和政府及有关部门支持下,与其它同志一道努力拼搏建盖了一千五百平方米木楼两幢,购置了电教设备、十台微型计算机、一辆车,固定资产达二十万元,办学条件总值三十三万元。十多年累计招生二十二个专业两千一百余人,其中中专学历生一千九百余人,毕业六百余人,专修班六十余人,毕业五十余人,在专一百余人。
1987年在全省首次创办全日制烟草班毕业后成为全县创建烟草行业的骨干。全日制班共办七个,三百五十余人,毕业三百余人。
分管学籍管理中,坚持一个“勤”字,学员个人档案及集体档案均规范管理,便于查寻,为教学和用人单位提供依据,并随时可提供各级所需数据。还承担多门课程的教学,教学质量较高为发展腾冲县农村经济发挥了一定作用。
数次被省评为办学先进集体,先后几次被省农业厅、行署农业局、县农业局给予先进教育工作者的殊荣。现虽接近退休,但仍热爱职业教育,为科技兴农再尽一点微簿之力。
寸发标:(公元1962~今),白族,云南腾冲和顺人。著名民族手工业大师。
1978年初中毕业随父学艺(系家中多六代传人),走南闯北做活,先后到过云南、贵州、广西、西藏、宁夏、甘肃、陕西等省区的少数民族县居区。
1987年到拉萨从事民族手工艺的开发研制,聘为西藏自治区福利企业总公司民族用品加工部经理设计制作了大量佛事和藏民族生活用品。
1996年回嘉华村创办“寸发标手工艺作坊”,制作以九龙杯、酒具为代表的民族手工艺品。专业特长与成就:在十多年的实践中,熟练地掌握了金属雕刻制作的技艺,能用黄金,白银和黄、红白铜等作原料,设计制作出数十种民族手工艺品和生活用品,主要有九龙壶酒具、九龙喷雾火锅、鹤阳八景酒具、九龙奖怀、银包木碗、金龙、金剪刀等。
曾多次参加省、州旅游产品交易会,产品销售到省内及西藏、四川、贵州、广东、深圳、北京、上海等地;部分产品远销到美国、法国、印度、尼泊尔等国家,多件精品被云南省民族博物馆收藏。多次被云南民影学院民族艺术系聘请讲学和指导学生学习。荣誉与奖励:1996年首创的“标样牌”九龙酒具获国家专利。
1999年6月被云南省文化厅首批授予“云南省民族民间高级美术师”称号,是全省首批获该称号的十三人中年龄最小的一个。
寸国义:(公元1933~今),云南腾冲和顺人。著名缅甸归侨,文艺工作者。
文山州侨联副主席,男中音歌唱演员,中国音乐家协会云南分会会员。
本人作词,刘世坤作曲《畴阳河连着中南海》发表于1973年9月云岭新歌(云南创作歌曲)。1982年10月在广西演出,在江日报报道“民族艺苑绽新花”作者,东明,永年。“寸国义同志的男中音独唱,声音浑厚明亮,吐字清晰,演唱自然,感情朴实,获得了观众的热烈赞扬”。
1961~1984年在文山州民族文工团任歌唱演员,歌唱队队长及声乐教员,二十多年坚持上山下乡到部队为工农兵演唱,到过州外和省外及越南河江省演出,省广播电台曾录音广播。
1980年9月在北京参加全国少数民族文艺会演,担任云南代表队歌唱队副队长。该团的彝族舞蹈《铜鼓舞》轰动了北京舞台,现该舞蹈已拍摄在《姹紫嫣红》影片中,其领唱和伴唱,此录音带以后被省歌舞团带到东南亚几个国家演出时使用,外专州和延边歌舞团和中央民族歌舞团也来信要此录音。
1981年10月到扣林山主峰阵地九勇士所在地和有名的“80年代上甘岭”为解放军指战员演出,演唱了《驼铃》、《我和班长》、《怀念战友》等歌,深受欢迎。云南省华侨历史学会会员,文山州政协第七届委员、云南省侨联第五届委员、云南省侨联第六届名誉委员。
1982年6月、8月、12月曾先后出席文山州、云南省、全国归侨侨眷侨务工作者先进集体先进个人表彰大会。1986年10月被全国侨联评为侨联工作积极分子。
1987年9月出席云南省归侨侨眷侨务工作者先进集体先进个人表彰大会。
寸爱信:(公元1935~今),云南腾冲和顺人。著名地方侨务工作者。
毕业于云南省腾冲县益群中学。现任云南省盈江县侨联副主席兼秘书长、侨办副主任,兼盈江县首届海外联谊会副会长,傣族景颇族自治州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自从事侨务工作以来,认真贯彻执行党的侨务政策,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为侨民服务的宗旨,广泛开展联谊工作,积极为侨民排忧解难。1991年到条件比较艰苦的侨乡昔马乡参加“双文明”建设工作期间,亲自领导高产杂交玉米种植实验成功,为大面积推广高产杂交玉米,解决侨乡昔马的缺粮问题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特别是在着马遭到历史上罕见的洪水和泥石流灾害后,不顾个人安危,夜以继日地配合乡党委、政府领导抗洪救灾和重建家园工作,并带头发起捐资捐物活动,深得侨乡群众好评。
盈江县城是省级对外开放口岸,为促进当地经济建设的发展和对外开放,1992年,凭着在侨界中的威望,对侨商多方宣传开导,解除顾虑,动员五户侨商申报开办盈江县首批“三资”企业,使五家“三资”企业得以顺利开张营业。适应改革开放的大潮,开办了县侨联直属企业“边侨商号”,缓解了县侨联经费的不足。
1993年该县一侨商与广东某个体户发生价值上千万元的经济纠纷案,其以事实为依据出庭作证,协助司法部门圆满解决了此案,为侨商挽回了不必要的经济损失,在当地及缅甸边境产生了很大影响。
个人曾先后三次被县直机关党委评为优秀共产党员,1992年被评为云南省侨务工作者先进个人。1999年业绩人编《中国侨界模范人物名典》。
转自www.chaxunjiao.com https://www.chaxunjiao.com/
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万能查询网
1、长按上方二维码,保存至手机相册;
2、进微信扫一扫,从相册中选择识别二维码。
1、长按上方二维码,保存至手机相册;
2、进微信扫一扫,从相册中选择识别二维码。